一个时代的文化活动,往往是当代生活型态,甚至内涵的一方缩影,后人,当可以透过那个时代所留下的文字作品、画面、与声音去感受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律动,历史的纪录与文献,也许会因为它的冷静与理性,当时日久远,便会产生某种程度的距离感,可是文艺作品不一样,它们是那么浪漫,它们是那么感性,所以,它们更能叫人感同身受,每每的再一次为之心动。
* 热血歌
词:热血滔滔,热血滔滔,像江里的浪,像海里的涛,常在我心头翻搅。只因为耻辱未雪,愤恨难消,四万万同胞啊!洒着你的热血,去除强暴!
抗战期间的文化活动,早在九一八之前便开始了,这一股澎湃汹涌的抗日浪潮,不断扩散,终及于全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战实为全民抗日的最前锋,而这些活动在战时所发挥的无形力量更难以估算了。
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两个月,当时任职上海音专的黄自,便写下了抗战史上第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抗敌歌」。
*抗敌歌
词: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强虏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永久抗抵将仇报,家可破(家可破),国须保(国须保),身可杀,身可杀,志不挠,一心一力,团结牢,拼将头颅为国抛,拼将头颅为国抛。
可惜,这位出身耶鲁音乐学院的20年代我国重要作曲家,竟于民国27年病逝于上海,年仅34岁,但他的「抗敌歌」与「旗正飘飘」等气壮山河的民族歌曲,却一直鼓舞着中国人的心,直到战争结束。第二首名曲为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写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当时,东北四省尽失,不甘沦为亡国奴的东北青年,纷纷投效义勇军,以简陋的武器和敌人在冰天雪地中展开游击战,因此,义勇军的义举便成为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们向往与崇敬的英雄形象,「义勇军进行曲」,也成了全民抗日的进行曲了!
*义勇军进行曲
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聂耳写这首歌的时候,年方21岁,民国24年,他假道日本赴苏联留学,不幸在中途因海泳而溺毙于鹄诏海滨,当时才24岁。
* 保卫黄河
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抗战期间,所有资源几乎都集中于军事,因此政治部第三厅便成了文化人才荟萃的阵营,由于早期周恩来与郭?若的掌权,而使这个阵营充满了左倾的色彩。
虽然,文化活动一直由军方掌舵,但在民间还是有不少人士与社团自动投入抗日文宣的工作,民国27年,全国文艺界人士更在汉口成立了「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执笔从戎,当时文协的发起人有97位,可惜大多皆已雕零,我们寻访到了其中的三位…….
文协,在当时确实发挥了结合全国艺文界力量的功能,也许,他们之间存在着意识型态的差异,也许,他们对现实也曾心存不满,但国难当前,他们总能跳出一己的格局,枪口对外,因而开创出一个史无前例的新局面。
谢晋元看的这本画报是上海沦陷后在租界出版的,请注意,封面是何应钦,一个军事人物,封底才是明星照片,这个画面,可以说明战时「军事第一」的文化特性。
在平面文宣中,除了报纸、刊物,最为普遍的要算墙壁标语与壁画了,因为这种方式最省钱,木刻,由于可以省略制版过程,所以,在印刷品中深受欢迎,至于漫画,更是在战火中蓬勃发展起来的,丰子恺的「小弟弟的出殡」,写尽了苍凉。几笔勾出的「毕业后」,直到今天,也未见过时。「最后之吻」,更道尽了人间的无奈,妙的是路旁的那只喂奶的母狗,相形之下,令人心酸!
在战时大后方出品的有限影片中,几乎全是抗日意识浓厚的宣传片,这些作品对后人而言,也许生硬、粗糙了些,但,这些也正反映了那个时代,不过,在上海却有点不一样了,他们巧妙的躲过了日本人的监视,拍些暗藏富有爱国意识的古装片来鼓舞民心,直到胜利,才有像「一江春水向东流」之类的纯剧情片出现,这部片子叙述糟糠之妻与「抗战夫人」之间的冲突,是一部描写「八年离合」与「天亮前后」的时代悲剧。
九一八那一年,也可以说是,我国通俗歌曲发韧的开始,直到抗战胜利,这十四年间,上海流行歌曲的制作,已经十分成熟了,但这些「靡靡之音」,在八年抗战中,在大后方听到的还是铿锵有劲的歌声,像「大刀进行曲」这类歌曲,直到现在仍未被人遗忘...
对日本人而言,打从九一八开始,就恨透了当时国内一些知名的大学,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学校便是「抵制日货」、「鼓吹抗日」的大本营,因此,战争一开始,就猛烈攻击这些毫无武装的学府。首先遭殃的是天津的南开大学。
日本人对校园的破坏与乱炸,激起了知识青年的忿恨怒潮,这些当初鼓吹抗日的年轻学子,终于尝到了?蛋碰不过石头的苦头与无奈,现在,他们所能做的,只有满怀着的怒火,跟随政府到大后方去,期待来日雪耻复仇。这一股风潮鼓舞着一波又一波青年学生像排山倒海一样涌向大后方,在这个行列里有许多只有十三、四岁的中学生。
罗家伦在他「炸弹下长大的中央大学」一文中,曾经提到了一段迁校的佳话,原来央大的畜牧系当时进口了许多品种珍贵的?鸭牛羊,以为研究之用,西迁时,这些动物都配成一对对的带走,就如同旧约里「诺亚方舟」一样,剩下的只好放弃了…但牧场管理员王酉京不死心,在南京陷落的前4天,带着一支奇异的游牧队伍,离开了危城…
迁校路途最远的是北平的北大、清华和天津的南开。
昆明原西南联大旧址立有一块石碑,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其辞曰“……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始终……”
*西南联大校歌谱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彻移栽桢干质
九州岛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咏诵在山城,情弥切…
这虽然只是西南联大校歌中的一段,但它同时也反应出在战火中,在艰弥厉延续大学教育的一番心情。
巅沛流离,爬山涉水,虽然为教育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但到了后方,他们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在1995到97年这三年间,我们访问了许多过来人,其中不乏教育界重量级人物……
战时高等教育的学术水准,在万般艰难的环境之下得以维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当时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则在战后纷纷得到了报偿,在往后的二、三十年间,这些流亡学生都成了国家的栋梁,其中特别是杨振宁与李政道,由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而扬名天下。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