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22日 12:53


  一、创作初衷

  在民族的痛史面前,记忆永远是痛苦的。特别是加害者至今也没有真正忏悔。

  因此,记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在无数同胞的亡灵面前,我们肩负着沉重的责任。

  在那些天真幼稚的孩子们面前,把悲惨、可怕、屈辱的过去讲述出来,让他们知道、并且记住,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没有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因此,我决心把一个令人震撼的剧本《世界没有末日》进行改造,这就是大家今天看到的《记忆的证明》。

  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中国战俘和劳工被抓往日本仓津岛修筑军事工事。中国劳工不堪日军的残酷压迫,最后进行了一次几乎没有任何成功希望的英勇反抗,劳工起义遭到了日军的残酷镇压。反抗失败后,唯一的幸存者萧汉生回到了祖国。在和平岁月里,萧汉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难友和那些苦难的岁月。他根据记忆,写下了一本残缺不全但却是个人真实经历的回忆录。萧汉生临终前,将回忆录交给了自己的孙子萧忆。萧忆在日本姑娘青山小百合的帮助下,踏上了寻找历史真相的日本之旅。两个年轻人的心不断接受着历史的拷问,存活的日本老兵们不得不再次面对残酷的过去,揭开记忆的真相。

  “如果有谁还有良心的话,就请你站出来,为我可怜的兄弟们做一个证明,他们的尸骨已经在异国他乡的荒郊野地里躺了五十多年,没有人掩埋、没有人祭奠,而我已经是一个不久于世的老人,如果我死了,谁还能为他们证明?!”

  这是老年萧汉生面对日本姑娘青山小百合的DV镜头说出的台词,同时,也是我们创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喊。应该说,我们将要拍摄的这部电视剧,就是这样一种激情与理性的混合体??“过去时部分”的强烈而凝重;“现在时部分”的细腻而理性。在表现那场给我们带来巨大伤痛的战争时,我更倾向以理性的反思取代冲动的复仇心理,以今天的视角,探索非正义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和泯灭。

  二、思想表达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累累罪行,早已是一桩桩历史的铁案载入史册。那是一段“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倾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人类之劣迹,是一段血痕与泪痕叠印,残酷与悲壮交加的历史篇章。凡亲身经历过那场人间浩劫的人,只需掀那段历史的一角刻骨铭心的悲愤记忆就会汹涌而至。凡没有遭受过那场祸乱的人,只需要拾阅几行几页历史的残片,那震惊,恐怖、窒息、悲叹、愤怒就将扑面而来。那是一段不堪回首而又必须加以正视的历史。

  虽然那场战争已经结束近60年,殷红的血迹已逐渐褪色,已成为只有用记忆才能触摸得到的伤痕。但历史的结论是严肃而公正的,那就是中国人民在惨绝人寰的苦难中,以付出重大牺牲为代价,才换来了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的光辉结局。虽然战争的肮脏烟尘早已散尽,但对苦难历史的记忆永远不会沉睡,因为它带给我们民族的灾难太深重,太深重了!

  但是,我们又是一个最能忍辱负重的民族,是一个豁达大度不计前嫌的民族,也是一个爱憎分明原则坚定的民族。所以我们对待有过侵略劣迹的日本,只需你认同“以史为鉴”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原则,并在实践中言行一致,大家仍可和睦相处共向未来。愿望与现实总是存在距离,君不闻在中日关系中常常有刺耳的噪音出现?君不见“修改历史教科书”“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东史郎败诉”……等等荒唐事件的出现?先哲曾有警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当年,我们的前辈面对血腥的侵略无所畏惧,并最终战而胜之。现在,军国主义余孽及右翼政客摇舌鼓唇唾沫四溅对历史进行篡改,我们又将如何以面对?如何面对这场旷日持久的不流血的战争?我们坚信“墨手的谎言掩盖不住血军的事实”,我们信奉“事实胜于雄辩”。因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复印”出历史的真迹,查阅记忆的实录,用以证明历史的真伪。告诫有历史劣迹的玩水者们,切勿忽视如下信息:当受害者们的苦难记忆一旦复苏,一个受害民族的共同记忆一旦被激活,任何企图篡改历史的鼓燥都将被这记忆的怒涛所吞没。人们定会清楚地看到,玩水者在一阵阵无聊的挣扎之后,其丑陋形象依然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谁想嘲弄历史,必将被历史所嘲弄,玩水者的行径又为这句名言增添了一个例证,如此而已。

  我们所倾心创作的这部电视连续剧命名为《记忆的证明》,名符其实,这个剧名浓缩了作品的全部思想内涵。《记忆的证明》将证明“多行不义必自毙”,即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无论多么残酷与疯狂,最终必然自食其果。《记忆的证明》还将证明“不自由毋宁死”,即受奴役的人民为争取生存,定会从苦难中挣扎、觉醒、凝聚、反抗、不惜牺牲生命,以使人的尊严得以维护,正义得以伸张。

  以上所阐述的一切,不单纯是对剧名的诠解和对剧本主题思想的诠释。它们也是引爆我们创作激情的原动力,更是这个作品所应当产生的社会效果。拍摄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何在?在“戏说”的戏剧、侠客淑女的戏剧、青春偶像的戏剧、言情的戏剧、搞笑的戏剧……纷纷各显神通以争夺观众的视线,在此战犹酣之际我们为什么对这部戏情有独钟?我们认为到处莺歌燕舞固然为好,和平盛世值得珍惜,但“居安思危”也切莫忘记,这是我们伟大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兴衰沉浮,总结出来的警世箴言。我们应当珍视先辈用鲜血与生命书写的历史,决不允许任何玷污历史的行为。须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乏利用民众对历史的健忘或无知,篡改历史以售其奸的阴谋事件。不许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必须警惕任何对历史的歪曲与健忘。简单一句话:正视历史以警示现实。

  三、基本结构

  剧本由两个部分结构而成,即历史与现实。历史部分简称“过去时”,现实部分简称“现在时”。这两个部分不是按常规的时序来进行连接,并非先历史而后现实。它们是经过切分而交替地展现其故事情节,但其内在的思想脉络是贯穿一致的。从反复交替的展示中去发现、追索、衔接、绘制出历史的真实轨迹,辨别和论证历史事件的本质真实,从现象到本质还历史以真实的原貌。

  “过去时”的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现在时”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将两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进行切分并交替组合,在组合中“过去时”的戏犹如树的主干,“现在时”的戏则是与主干根顶相缠,端末相绕的滕。为什么“过去时”的戏是主干?答案十分简单,如果没有那宗“历史疑案”为源头,那“现在时”的追索、求证、思辨皆为无的放矢之作为。正因为有了历史的扑朔迷离与错综复杂,才会有现实的拨乱反正与艰难的追索求证。有前因才有后果,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正因为“过去时”是源头,是主干,是基础,它也必须将是观众眼里非常重要的看点,所以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把这部分的戏拍好。用真实、鲜明、强烈、深刻和充满激情的艺术语言为向导,把观众首先引入历史的时间隧道。充分体味那一段历史所特有的黑暗与压抑,窒息与挣扎,愤怒与悲哀,总之要使观众在感情上受到剧烈的震撼和冲击。人们的常规习惯是在遭受了强烈的感情冲突之后,才肯于去做深层的思辨,所以才有“痛定思痛”之说,有了切肤之痛而后,才肯于去思考何以遭致切肤的教训。我们都知道,冲击观众感情的基本要素或途径,永远离不开诱人的故事情节,鲜明深刻的人物形象,在尖锐复杂的戏剧矛盾冲突中,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物曲折命运。我们要遵循科学严谨的创作方法,扎扎实实地去拍摄这部作品,戒轻浮、戒媚俗。任何矫揉造作的肤浅手法,无缘无故的“煽情”手段在这部戏里应统统地加以排斥。

  “现在时”的戏所传递的感情冲击力,当然不会像“过去时”那样浓烈。这是时代变化带来的区别,是思想内容发展带来的差异,是两部分戏所负载的使命有所不同。如果把“过去时”与“现在时”做一个比较,或做一个分工,前者是源后者是流。前者重在动之以情,后者重在晓之以理。前者是阅读触目惊心的历史所产生的震撼,后者是解读历史与现实所引发的思辨。如果以审美的角度来看,犹如旅游者观赏长江之美。涉长江之源头,是在曲折迂回汹涌湍急之中以观其险。赏下游,虽在舒缓寥廓的浩缈烟波之上犹惧其深。“过去时”就是探其险,这就需要震撼力,“现在时”就是测其深,这就需要思辨力,希望大家从以上比喻中得到感悟。便两个部分的戏各司其职,而又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地结构成完美的一体。

  将“过去时”与“现在时”两大部分整合起来,它们的艺术风格必须具有整合的共性,同时在艺术意蕴上又有各自之个性。它们的共性源于整个作品主要思想内涵,这部戏是“引古说今”,“古”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事,“今”就是正在发生的事。虽然艺术创作不是文献记录,但在艺术再现过去的史实与现在的事实都必须具有某种“纪实感”,“纪实”是对事实的忠实记录,“纪实感”则是艺术创造出来的如实之感。因此我们的艺术再现必须迫使观众也产生如实之感,进而相信确有其事。这部戏的真实感与纪实感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因此,那种省力气的不求考证的做法,不分唐、宋、元、明、清一概以“戏说”的颜料信手涂鸦的观念,信与不信皆由你的轻率创作态度,只会导致作品的轻浮与轻薄,这是我们这部作品所断然不取的。

  两部分戏的个性何在?“过去时”的戏需要凝重、粗犷、蕴藏着力量,它是劈砍的斧痕,少有纤细的雕琢。是一曲惨烈的悲歌,而不是低吟婉唱的小曲。是汹涌的波涛,不是清流潺潺。我们要从以上提示中找到相应的艺术感觉。根据这些感觉去创造这一部分戏的个性与风格。在艺术创作的领地里总是将理性认识转化为艺术感觉之后,才能进入真正的创作状态,这似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律。“现在时”的戏,既然反映的是现实生活,那就得非常地现实。因为现时的观众对现实的生活特别具有鉴别力,我们在创作稍有虚假和造作,都会使得全剧前功尽弃。现实生活的特征,是在“和平”景色的覆盖下,以兴奋、忙碌、疲惫、迷茫、成功、失落、躁动、理智、求索、争斗、攀升、沉沦、聚合、叛离、思考、盲从……等等难以数计的色块,涂抹而成的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在这千姿百态万般风情的现实生活图景中,我们的视角根据本作品的需要选择什么?主要选择理性、求索、思辨。因此,“现在时”的个性与风格不是现实的生活细节的堆砌,着眼点重在人物内心世界的波澜,重在理性思考的博大境界。须知战争从来都是理性失控导致的疯狂,愚昧与贪婪酿成的祸端。而和平则是人类理性与智慧的造物,因此“现在时”的戏基调是挖掘和展示人的理性与智慧的灵光。

  四、矛盾冲突

  凡学习过中国近代史的人,都能知道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侵华战争,致使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这一重要变化带来了敌、我、友阵线的重组,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组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一致抗日。“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以挽救民族的危亡成了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就连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热衷于打内战的蒋介石也改变了腔调,也喊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当时的四万万同胞只有一个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由此而形成一个全民的抗战,这就是那段历史的本质真实。据此,在这部戏里所有的日本军曹们,尽管其个人地位、经历、性格、教养等等方面不尽相同,但作为群体力量它在戏剧的矛盾冲突中当然是主要的对立面。在这部戏里的劳工汇集了八路军、国民党军、农民、游民、土匪、知识分子、情报人员……各色人等,这些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也无论其阶级地位和政治倾向,从事何种职业,信仰什么教义,赋有什么样的脾气禀性,作为一个劳工的个人命运已溶入群众的共同命运中,面对的是受压迫和奴役,是遭污辱与损害,是民族的危亡。所以这个群体在矛盾冲突中是对立的重要一方。当然对立的双方在各自的营垒中也存在着各种矛盾,正是这种内外矛盾的交织,构成了剧本情节的错综复杂。人物命运的变化莫测,戏剧悬念丛生,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因此而更加丰富。

  侵略者的战争目的,不外于侵占受害者的领土,掠夺受害国的资源及财富,统治奴役受害国的人民。“过去时”戏剧主要冲突的实质就是因掠夺和奴役而引发的抗争。奴役中国劳工就是对人力资源的疯狂掠夺,奴役就是残酷践踏人的尊严。由此而引发出的对立、冲突、反叛、暴动和厮杀、无不体现受害者为争取生存和维护人的尊严,不惜慷慨捐躯的浩然正气。通过对作品戏剧矛盾冲突的认识和清理,用以准确展示作品的思想内涵,划定剧中人物的行为坐标,找到人物性格的生成与变化的依据,编织在情节事件中不断变化的人物关系,以致对全剧的节奏,气氛和安排等等。莫不与此紧密相关。如果我们对此不甚了了,就无法掌握创作的全局和实质。

  在谈到“现在时”部分,我们不妨借用一个比喻,一个贪婪的强盗或小偷入室作案,首先是拼命地掠取财物,竭尽其疯狂,一旦事发被擒,便谎话连篇,掩盖真相,开脱罪责以逃避惩罚。“现在时”毫无疑问是对历史的追究,是对犯罪事实的澄清,是对犯罪动机的剖析,更是对罪犯进行“良心”与“道义”的重新审判。这就是必然会围绕着对“过去时”的廓清论证,而与混淆是非发生尖锐的矛盾,正视历史与逃避过去的严重冲突。似乎是一场“不流血的战争”,是真理、良知、正义和智慧战胜谬误、邪恶、愚昧和麻木的角逐。如果说“过去时”的矛盾冲突在决定着生命的生存还是毁灭,则“现在时”的矛盾冲突在决定着道义的伸张还是消亡。这一场历史的大辩论的正方是萧汉生、萧忆、荻村、青山小百合……,反方当然就是以老冈田为代表的那群行将就木的幽灵……

  五、人物简析(略每个人物的性格分析)

  在我们创造这一群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命运与遭遇时,不是立足于对历史恩怨的狭隘宣泄,重在解剖和揭示人性和民族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真实状态,进而唤醒良知与理性的反省。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我们将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的外部性格化需要千人千面,内部性格化即心灵的刻画需要从人性的解析中寻找依据。

  在对人物有了理性的认识之后,如何去表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部戏里,所有的表演都必须以人物性格的塑造为出发点,赋予人物以准确而鲜明的时代感,而时代感不是简单地体现在服饰、礼仪、生活方式等的表象勾画,重在刻画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的精神气质行为逻辑,思维方式,内心世界的一切无不显现时代的印记。我们所表演的不是神话传说,不是童话故事,是再现60年前曾经发生过或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时代感就没有起码的真实感。我们还要杜绝一切公式化、简单化、概念化的表演,例如我们中国演员过去扮演日本人就形成了某些模式,那种很“脸谱化”的模式,如果仍不加区别地沿用则将大大地损害这部作品的真实感。所以这次我们试验一下,统统使用日本的戏剧同行来扮演他(她)们自己的同胞。不同的民族有着与生俱来和潜移默化的不同气质的自然流露,那是很难表演的,也是很难学的,不信你就试一试。当然,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的演员,大家的创造都要统一在对人性的深层挖掘。唯有如此,人们形象的塑造才能由表及里,才能比较深刻,开掘得愈深才会愈真实,愈真实才愈感人。所以挖掘和展现人性的真实,将作为我们进行人物塑造的起点、过程、归宿。现在有些国产影视作品也是使用“金发碧眼”的外籍演员。如果仅仅是为了装潢一下演员阵容,撩拨一下观众的好奇心,而缺乏认真的艺术形象的创造,那就是媚俗。我们相信这些来自东瀛的戏剧同行会以潜心的艺术创造,和对历史的共同责任感,以及对中日友好的纯真愿望去赢得观众的喝彩!

  六、拍摄要点

  整个作品的拍摄要注意和强调对比,以丰富多样的对比形成旋律与节奏,使之与作品的内容亦步亦趋形影相随。在一部长达20余集的电视剧中,如果我们的手法单调和技巧贫乏,势必造成艺术的平庸与苍白,味同嚼蜡的作品满足不了观众对艺术赏析的需要。粗陋的摄影难以激起观众的视觉兴奋,我们所展示的画面应当常使观众的眼睛为之一亮,使其精神为之一振。镜头的运动是观众视觉的艺术向导,向导艺术越高明,观众才会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地与之紧随,在视线集中而愉悦的强烈感受中,去饱览这20多集的艺术长廊。

  这部戏都包含了哪些艺术的对比呢?粗略地说就有气氛的对比、场景的对比、人物景别的对比、色调光影对比、动与静的对比、张与弛的对比、急与缓的对比、粗犷与纤细、凝重与轻快……凡此种种。对比愈加丰富艺术变化就多端,当艺术的反差因素得到充分的使用,组织和调配得非常合理而有趣,那这部戏的艺术价值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例如:

  在“过去时”中为展示苦难深重的劳工们的生存状态,会以山洞工程的黑暗、阴森、浑浊、杂乱、桎梏和压抑感为基调。如果对比展现山洞外的景色和绚、春光融融,征服者们似在绿野仙洲尽享大自然的造化。观众将从中体味到双重的对比效果,即山洞的黑暗环境与劳工的精神亮点形成对比,绿野仙洲的自然美与征服者丑恶心灵形成对比,这种物质环境与精神境界的错位,又揭示了人间的不公与不平。总之全剧的两大部分“过去时”与“现在时”本身就是两大对比,在设定和创造各种大大小小的艺术对比中,摄影无疑担当着主要的主导作用,加上灯光、音响、音乐、造型等等因素的出色参与,那我们摄制的《记忆的证明》不仅证明作品思想内容撼动人心,还证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属于上乘之作。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努力,这一目标就不会距离我们太远。

  七、对演员的要求(略)

  过去时的演员会比较辛苦,首先需要“劳其筋骨”,其次需要“苦其心志”。所谓“劳其筋骨”,就是要求所有演员瘦下来,外形上要“有棱有角”,扮演劳工、战俘的演员外形上要接近“形销骨立”,特别是眼神和状态要参考当年的照片、资料。掌握方言和不同地域的人物性格特点,在做到真实、自然的同时要有鲜明的性格表现。在此,我特别强调鲜明的个性,因为,我们这个戏的人物众多,特别是过去时,穿着打扮有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因此,要让观众牢牢记住你,就需要你有鲜明的个性。扮演战俘的演员们,要具备军人气质,因此,制片部门要组织大家军训和劳动,演员们要“忍饥挨饿”,让自己在神态上和气质上远离现代感。扮演日军的日本演员也要接受军事训练,练习当时日军的军姿,掌握当时日军官兵的气质和表达方式。对全体演员的表演要求是:时代感、生活化、激情、感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将近六十年了。进入互联网时代和太空时代的年轻人,已经被越来越先进的IT、软件、游戏、汽车、电器已经把全世界的年轻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世界杯的草坪上日本年轻人、中国年轻人、韩国年轻人充分享受着运动和竞争带来的快乐,人们的汗水流在一起、泪水流在一起,多么神圣的世界大同的景象。但是,今天的快乐、和平是过去无数的血肉之躯换来的。这其中不仅仅是那些在战场上献出生命的英勇将士也有那些无辜百姓。发动战争的国家在给别国带来苦难的同时,也把本国人民拖向苦难的深渊。然而,这些惨痛的历史正在被人有意或无意的忘却甚至篡改。“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记忆之痛将在我们这部戏中真实地呈现出来。

  我希望真实的呈现,不要简单化、概念化的表现。不要展示残酷,如常见到的厮打,在精神和人性的层面上表现。肉体的痛苦是短暂的,精神的痛苦是长久的。令人难忘。

  非常感谢众多的日本演员、工作人员以及来自韩国的演员和台湾的工作人员参加我们的剧组,与我们一起创作这样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戏,希望中日韩三国的创作人员一起携手,用我们共同的努力唤起世人对战争的憎恶,用我们的创造力去抚慰和纪念那些死去的战争受害者的亡灵,为我们的后代下留一片宁静和湛蓝的天空,这是一件对人类进步、和平、有意义的善事。

  感谢大家的参与,以后的工作会更加辛苦!让我们一起努力!

  谢谢大家!

  (根据杨阳导演在拍摄准备会上的发言整理) 2002/8/2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