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这座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小城,由于区位的特殊性,是通往印缅至南亚国家的交通要道,是滇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这里,中原文化、南亚和东南亚文化相互交融。腾冲也是滇西的军事重镇,处于“三宣门户”,“八关锁钥”和“九隘藩篱”的重要位置。在这里,曾发生过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之战,南诏蒙氏九世孙异牟寻逐诸蛮,明正统年间王冀三征麓川,明万历年间邓子龙定边之役。在这里,近代史上发生了抗击妄图入侵英军的八年奋战。在这里,发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滇西抗战,是腾冲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是抗战时期中国政府组织的第一次大反攻,是全歼日军的战斗,是在海拔超过2000米的高山作战,是名副其实的焦土抗战,是作战中惟一出现战争“啦啦队”的战斗,以最先收复失土而载入史册。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英在重庆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国政府筹组“中国远征军”,以第五、六、六十六三个军约10万人的兵力先后入缅协防。然而由于英军的顾忌延误了中国远征军的入缅行动。3月8日仰光失守,日军避开了在曼德勒的中国远征军主力,敌第56师团于4月29日占领了腊戌,切断了远征军的后路,远征军一部分被迫退入印度,大部分则绕道退回云南。远征军出征的10万人减到3万人,我国西南惟一的陆上国际通道滇缅公路也被切断,造成日军入侵云南之势。

    1942年5月3日,日军第56师团以装甲车为先导,并用汽车载运步兵的快速部队进 入滇西边境畹町,4日进占龙陵,沿滇缅公路挺进,直抵惠通桥,妄图渡过怒江。前线工兵总指挥马崇六当机立断,5日上午9时将惠通桥炸断,把敌人阻止在怒江西岸。趁夜渡过江的近500名日军与我军36师第106团相遇,双方发生激战。8日,我军107、108团赶到,会同106团同日军作战,歼灭大部日军,少数日军逃回西岸。此次战斗,形成了敌我隔江对峙的局面。10日,日军占领腾冲。1943年初,日军势力向北延伸,经泸水、碧江到达福贡。这样,怒江以西约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落入敌手,近50万人口沦入人间地狱,云南由抗日的大后方变成了抗日的最前方。

    腾冲,这块欧亚板块碰撞诞生的美丽城市,地灵人杰。万年火山孕育出的儿女,自古以来,勤劳、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一代传给一代。当日军直逼腾冲而来时,负守土之责的腾龙边区行政监督龙绳武、县长邱天培畏敌逃走。即使这样,具有反帝爱国传统的腾冲人民不甘心做侵略者的“顺民”。1942年5月1日,李根源在保山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告滇西父老书》,极大地鼓舞了滇西人民抗战的决心。1942年5月28日,刘楚湘、徐有藩等爱国绅士在曲石商讨抗日事宜。6月5日,在预备二师副师长洪行的组织下,成立了腾冲临时县务委员会,刘楚湘为主任委员,张问德等20人为委员。7月2日,张问德不顾年迈,在危难之时受任腾冲县长,把县政府迁往界头,成立抗日联合中学,建立抗日干部培训班,恢复乡镇组织,协助抗日部队开展游击战争等活动,配合预备二师同敌人进行了两年多的殊死斗争,牵制了日军的兵力,有力地支援了滇西及缅北各个战场的抗日斗争。在民间,老百姓和海外华侨自发的组织起来,为抗战捐款捐物。其中捐献飞机100架(折合滇币3000万元),军粮830公斤,马料210万斤,救济费100万元,副食、燃料及其他物资计国币5.6亿元,棉纱、棉布46000驮,黄丝120驮,至怒江东岸户帕及红木树一线运粮38000人,随军担任向导、运输、构筑工事等勤务5000多人,抢修腾龙路及飞机场3000余人。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军人的使命,在腾冲,战争同样落在普通的百姓、甚至是老弱妇孺的肩上。就这样,尽管没有枪械,只有笨拙的刀弩,全民抗战的滚滚浪潮,在腾冲这58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翻滚了两年多。

    

    

    

    由于滇西敌后抗日斗争的频繁,日军连遭重创,日夜坐卧不安。一个新的阴谋在侵腾日军“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寿嗣的大脑中萌生了。1943年8月30日,他向张问德发出了诱降书,邀请张问德为“双方民生之困难问题”“长日聚谈”,“不许有一语涉及双方军事问题”,并保证他的安全。张问德收到信后,于9月12日复函,严词拒绝“聚谈”。并在回信中说到:“余拒绝阁下所要求之择地会晤,以作长谈,而将从事于人类尊严生命更为有益之事。痛苦之腾冲人民将深切明了彼等应如何动作,以解除自身所遭受之痛苦。”“故关切于阁下及其同僚,即将来之悲惨末日命运,特敢要求阁下作缜密之长思。”这一篇《答田岛书》伸张了中国人民爱国志士的正气,也表现了一位沦陷区县长的铮铮铁骨和赤胆忠心。因而被誉为“全国500多县长的人杰楷模,富有正气的读书人。”也正是由于有了像张县长这样的千万爱国志士,有了军民一起坚持的战斗,出现“沿江民众,跟从助战,喊杀之声,震动山谷”的壮观场面,滇西抗战才坚持下来,日寇才被拒之于怒江以西,为滇西反攻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滇缅路被切断后,中国的外援受阻,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构成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为了收复滇西失土,打通滇缅公路,使盟国的援华物资顺利进入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远征军右翼军第二十集团军以5个师的兵力(含远征军直属部队)于1944年5月11日强渡怒江,12日仰攻高黎贡山,美国教官夏伯尔中尉阵亡。敌56师团148联队主力、146联队一部凭险死守,经9日血战,我军攻下南、北斋公房,又经十余日的激战,进至腾北的马面关、界头、瓦甸、江苴附近。接着又经过20多天的血战,将残敌全部围困在腾冲城内。7月28日,在盟军空军的配合下,我军攻下来凤山。8月2日,开始围攻腾冲城,与敌人展开巷战,经过43天的血战,于1944年9月14日将日寇全部歼灭,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市??腾冲。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6000余名,远征军官兵阵亡9168名,盟军官兵阵亡19名。

    光复后的腾冲,军民一片欢腾,腾冲人民受凌辱的859个日日夜夜结束了。然而人们在庆祝胜利的同时,心情并不愉快。因为这场战争我们赢得并不经轻松,日军入侵腾冲后,犹如一群凶残的野兽,烧、杀、淫、掠,无所不用其极。在这不足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日军用刺刀戳死的民众有101人,排枪射死的有100人,机枪射死的193人,挖心致死的2人,上绷杆致死的1人,上甩杆致死4人,灌盐水致死的1人,油锅煎炸致死2人,沸水煮死1人,锯解致死1人,活埋6人。26万人民过着非人的生活,4500多名无辜的平民失去生命,45个村寨和9个集市在狞笑声中燃起冲天大火,24000余幢公私房屋被夷为平地,40多亿(国币)财产化为乌有,6000多万斤粮食和50000多头大牲畜被抢。战后的腾冲城一片焦土,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没有一片树叶不被枪弹和炮火击穿、熏染。而更令人们震撼的是那无数僵卧在废墟中早已气绝却怒目不瞑的中国军人,这些或年轻、或年老,或留下名字、或未留下名字的战士,在这场正义与邪恶、荣誉与屈辱的搏杀中,他们用军人最直接、最悲壮,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方式,证明了自己对祖国和民族的誓言。

    腾冲光复后,当时摆在地方当局和广大人民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救济难民、度过饥荒、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可是腾冲人民首先想到的是为解救自己而牺牲的英雄。“理应丰碑伟冢,以纪英烈,壮形绘声,传之史志,俾边人春秋祭享,永志不忘。”在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先生的倡导下,政府拨出专款,海外华侨慷慨解囊,老百姓捐出仅有的一点零钱,积极投身到国殇墓园的建设中,盼望着陵园早日建成,以安忠魂。

    

    

    国殇墓园地址选在风景秀丽的来凤山麓,气势雄伟壮观的叠水河畔。1945年1月初动工,同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8周年纪念日)落成。全园占地面积80亩。墓园落成这天,全城一片欢腾,为抗战8周年及国殇墓园落成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此时,离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尚有一个多月。1946年11月3日,当中央社的一条以《建塔设祠崇敬忠烈,国防部电内政部通饬办法》为题发布“抗战八年,我忠勇官兵为国牺牲甚众,政府为酬赏功臣,曾经前军事委员会先后与内政部会商,决定建筑忠烈祠、纪念坊、塔、举办国葬、公葬、公墓……刻悉国防部以上列各项均需积极进行,特电内政部查照办理”的消息时,腾冲国殇墓园已经落成1年多时间了。1950年10月21日落成的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南郊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是5年后的事。

    国殇墓园整体布局仿南京中山陵,以中轴对称的台阶式的布局形式,平面图案呈东北宽,西南窄的钟形,寓意“木铎警世”、“警钟长鸣”。位于钟口的大门,是土木砖石结构的牌楼式建筑,呈八字形,门额上镶嵌着由李根源题写的“国殇墓园”石刻匾额。门外粉墙上分别绘有“龙虎风云”彩色圆形图案,象征着军威国威,象征着气贯长虹的民族精神。门前设花坛两座,各种植翠柏一株,寓意民族英雄浩气长存。

    忠烈祠为仿清建筑,重檐歇山顶,四周设廊,面阔五间,格门圆窗。檐下悬挂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门额上悬于右任题书的“忠烈祠”匾。明间及外廊柱上有何应钦,卫立煌、霍揆彰、周福成、阙汉骞、顾葆裕等各级军事将领的挽联。廊沿上碑石林立,有蒋中正签署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碑,霍揆彰的《腾冲忠烈祠》碑等。李根源的《告滇西父老书》、张问德的《答田岛书》透出铮铮铁骨、浩然之气。这些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读书人,在国家命运多舛,民族存亡危难之际,凛然正气,勇敢地站在抵御外侮,拯救民族的第一线,向后人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操守和爱国爱乡的民族精神。祠内正中迎面墙壁上镶嵌孙中山先生遗像,两侧悬挂中华民国国旗和中国国民党党旗,上有“天下为公”横额,两旁分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联,下嵌“总理遗嘱”。两侧墙壁上嵌有76方抗日阵亡将士名录碑。祠前平台正中嵌有蒋中正题,由李根源书的“碧血千秋”石匾。

    祠后小团坡,高约30米,坡顶呈一圆形平台,正中耸立着巍峨雄伟的纪念塔,塔身呈方锥体,犹如一柄出鞘的长剑,直指云霄,东、西、北三面镌刻“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字样,塔身呈矩形,正面刻有李根源书的“民族英雄”四字,其余三面刻第二十集团军总部所撰《腾冲会战概要》。烈士墓以塔为中心呈辐射状,按作战序列呈纵队排列,碑上刻有烈士的英名及军衔,碑下埋葬烈士骨灰,共计3346方。墓群像一支整装待发的队伍,向世界展示出中华民族维护独立,保卫和平,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夺胜利的光荣传统与革命精神。

    

    

    忠烈祠的右旁,是2004年9月27日刚刚重修的盟军碑(原碑址在忠烈祠后)。墓碑由一个主碑和19个附碑组成。主碑上刻有原墓碑上的碑文(中英文对照),呈立式,附碑上刻有19名盟军烈士的英名及军衔,呈斜卧式。60年前,“飞虎队”这支机头上涂有鲨鱼图案的空中劲旅,以及无数冒死飞越白雪皑皑的驼峰和阴雨连绵的川西群山的盟军飞行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腾冲,从1943年8月17日盟军空军第一次轰炸腾冲城内日军,到1944年9月11日的390天内,盟军空军共出动20余次,共300架飞机,大大减少了远征军地面部队的伤亡,摧毁了日军的大部分堡垒,杀伤了相当数量的日军,为战役的最后胜利争取了主动和时间。这座墓碑就是为纪念60年前为了腾冲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而牺牲在腾冲的美籍军人。它象征着为了捍卫世界的和平,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并肩战斗,视死如归。也告慰着这些为了正义及和平而牺牲在他乡的异国之魂。

    园内的展厅是今年8月份为迎接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新布展的。展厅采用现代博物馆的布展理念,声、光、电相结合,给观众全新的感受。在参观的过程中,60年前的那场战争重新浮现在观众的眼前。展出的内容分为“驿路商旅翡翠城”、“救亡的呐喊”、“859个日日夜夜?腾冲抗战”、“炮火中诞生的大动脉”、“历史的丰碑”五个部分。共展出版面31版,照片168张,战斗序列图2张,抗战示意图9张,被日军残酷杀害的民众统计表1份,浮雕3幅,抗战实物139件,纪念物1件。第二展厅的功勋柱上分别列有李颐、叶佩高、威廉C?麦姆瑞、顾葆裕等12人的抗战事迹。中心展柜内陈展着2005年7月以来部分抗战家属到墓园查墓寻亲的照片。

    音像厅里播放的是《中国远征军》、《难忘国殇》等纪实片,向观众讲述着那段血雨腥风、战火硝烟的历史。

    与整个陵园极不协调的是大门左侧低矮的“倭?”,里面葬有侵腾日军148联队队长藏重康美大佐、副队长太田大尉和桑弘大尉,他们面对小团坡,长年跪拜请罪。作为侵略者惨败的见证,这座特殊的墓?一样受到保护。

    国殇墓园是在抗战中全国建立的最早的烈士陵园。也是滇缅战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抗日陵园。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历经60年的风风雨雨,那段惨不胜惨的日子已被历史的车轮碾碎,战后一片废墟的土地上建起了美丽的城市,曾遭受到战争带来痛苦的长辈们有的与世长辞,健在人世的也因年近古稀,那段金戈铁马的往事有些模糊。可国殇墓园这座用烈士鲜血铸就的丰碑一直矗立在祖国的西南边陲,与来凤山麓的松涛林声一道,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把“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从历史的卷册中呈现出来,教育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1984年,国殇墓园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4月被公布为云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评为环境优美单位。2004年申报为国防教育基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殇墓园是一部物化了的中华民族的生存史、奋斗史,是进行抗日战争历史研究的翔实资料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殇墓园承载着神圣的使命。黎明日暮,雄魂如山,今天,每一位走进国殇墓园的凭吊者,没有谁不为之动容、震惊、感佩。站在小团坡脚,让灵魂去追寻这段充满血腥与豪壮的岁月时,眼前这一座座墓碑,仿佛千万中华儿郎共赴国殇……

    今天,这座庄严肃穆、整洁静谧的烈士陵园,犹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海内外的观众。他们中有学生、军人、干部、历史学家、曾参加过滇西抗战的中外老兵,有的是专程前来查墓寻亲的烈士或抗战老兵家属。他们神情凝重,恭持花圈,拜谒矗立于墓园最高点的阵亡将士纪念塔,向烈士墓一次次鞠躬,双手抚摸着亲人的墓碑,潸然泪下,让心灵在怒火和感动中接受洗礼。

    翻开国殇墓园管理所的工作日志,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浮现在眼前:2003年3月11日,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到墓园凭吊。2004年4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到国殇墓园参观祭奠。2004年8月2日,美国第二十五战斗机中队飞行员克利夫德?隆、第23战斗机大队P?51战斗机飞行员罗纳德?菲利普斯、美国海军陆战队老兵、中美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前往国殇墓园参观凭吊。在国殇墓园内,他们和前来迎接的当年一同战斗的腾冲老兵亲切地交谈。克利夫德?隆向中国战友询问,当年由于战争的需要,在轰炸腾冲城墙时因城墙太坚硬,炸弹滚落到附近的民房,如今腾冲的老百姓是否记恨他,因为这事,60年来心里一直感到内疚。在忠烈祠内,他们禁不住泪流满面。盟军碑前,他们为自己死去的战友献上鲜花,面对战友的墓碑深深鞠躬。同年11月20日,198师师长叶佩高之女叶蕾蕾专程从美国费城赶来,走进墓园,这位70高龄的老人泣不成声。在展厅内,她面对父亲当年在高黎贡山上指挥战斗的照片,轻轻的说了声:“爸爸,您走好!”2005年5月20日,她和胞兄再次来到墓园,寻访当年父亲抗战的足迹。2005年5月3日,远征军200师师长戴安澜的大儿子戴复东、二儿子戴澄东到墓园拜祭。7月6日,远征军美军联络组组长司徒德上校的女儿山?斯徒德参观完墓园后在留言本上写到:“给中国人民:你们的奉献感动了我的心!祝愿中美两国人民成为永远的朋友,和平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我为我的父亲曾是一名美军顾问而自豪,我将努力发展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来铭记我父亲对中国人民的感情。”8月13日,远征军二十集团军特党部书记、腾冲国殇墓园修建委员会委员孙箫凤的大儿子孙惕民携弟弟和妹妹前往墓园,“看看当年父亲监修的、为纪念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的陵园。”第二天,他们再次来到墓园,孙惕民先生将一个沉甸甸的信封交给我说:“60年了,我们只知道在云南的腾冲县有一座烈士陵园,尽管父亲修完墓园回去向我说起过这件事,但在我们想像中,这座陵园只是一个小土堆,上面有一块纪念碑,昨天来到这里,我震惊了。感谢腾冲县委宣传部及国殇墓园管理所的热情接待,感谢腾冲人民把墓园保护得这样好,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收下。我们不能做点什么,但为我的父亲当年参加修建国殇墓园而感到骄傲,他们为腾冲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那些为国牺牲的烈士树立了丰碑,也为侵腾日军的罪行留下了铁的证据。”6月20日,湖北武汉大学教授蒋兆庆先生将自己20多年来收集的有关滇缅抗战资料全部捐献给国殇墓园。7月27日,71军参谋长成刚之子成彦邦等到墓园参观,并捐献了成刚  个人资料及部分滇缅抗战图片。

    60年前的那场战争留给我们的是悲痛欲绝的哀伤和洗刷不尽的血泪。历史无法篡改,历史也无法忘记。今天遭受血洗灾难的中国人还没有治愈心中郁结的伤痛。在齐齐哈尔遭受毒气弹中毒的受害者尸骨未寒,幸存者还没有完全康复。在腾冲、在滇西,乃至全国到处可以捡拾到战争的碎片,田里、山头还不时挖到炸弹……这一幕幕,随时触发着炎黄子孙的愤慨。面对中日两国的关系,小泉却再次参拜靖国神社,触动中日关系的敏感神经,肆意修改中小学历史教材,歪曲历史事实,对此没有一丝反省,没有一丝忏悔,只是对帝国往昔的“追慕”。今天,国殇墓园这块丰碑还在殷殷滴血,我们怎么能忘记6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在日本,侥幸存活下来的二战军人,因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和良心谴责还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今天,我们回顾抗战历史,就是为了更好的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吸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就是永不再战的期盼,众志成城,在强国富民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