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日军华中方面军占领上海后,其所属之上海派遣军及第十军在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的配合下,开始向南京进击,以期一举攻克南京,迫使中国政府投降。12月,中日双方军队在南京城下展开激战,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攻陷南京后,随即在南京各处搜捕所谓“残败兵”,并大规模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无辜平民。在这一过程中,日军还大肆强奸、抢劫、纵火,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暴行。
1945年日本战败之时,日军有计划地销毁了大量的军方文件,许多重要的作战命令、战斗报告等因此化为灰烬。盟军占领日本后,曾缴获了少量日本的档案,其中包括日本军方的文件,并将这批档案运回美国。
20世纪50年代,经日方的交涉,美国于1958年4月将缴获的日本档案归还给了日本。其中包括日本军方的当年,这部分归还的日军档案大多数保存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此外,经过努力,该所还收集到一些散落在民间的军方档案。目前,该所保存有日本陆军档案81000余册、海军档案35000余册,其中不乏有关南京攻击战和南京大屠杀的档案史料。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经过认真的整理和编目,将这些档案史料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战后几十年来,在日本学者的努力下,有关南京攻击战和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军方部分档案史料已编辑于有关史料专集之中,并在日本出版。
本册是《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十一册。收录了日本军方有关南京攻击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命令、电报、指示,以及日军的战斗日志、战斗报告等等文件。在翻译和编辑过程中,为了忠实于原文,所有的文件均未做修改,以保持文件的原貌。
虽然日本在战败时烧毁了许多军方文件,但是从本册所收集的日本军方文件中仍可以看出日军攻击南京的军事部署、战斗序列,以及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形。
在“关于日本兵侵入南京美国大使馆的陆军次官电报”中记述说:“23日晚,日本武装的士兵至少四次进入南京美国大使馆院内,除掠走三辆汽车、四辆自行车、两个油灯、数只手电筒外,下级军官带领的一队人还对雇员搜身,窃取约250美元现金、表、金戒指、随身物品;还有士兵试图撬开锁着的帕克斯顿办公室而用刺刀刺穿了门;还有两人在试图强奸两位支那妇女时,因受到其他士兵制止而未遂。24日上午9时,日本士兵再次进入院内,掠走两辆汽车、一辆卡车及巡警室里的面粉、大米各一袋、手电筒、现金11.8美元。”
日军步兵第三十旅团在12月14日凌晨4时50分下达的命令中即要求:“旅团于本日(14日)要彻底扫荡南京北部城区及城外。步兵第三十三联队守卫金川门(包括之)以西的城门,扫荡下关至北极角连结东西一线及从城中央通往狮子山的道路(包括该路)形成的三角地带,要消灭支那兵。步兵第三十八联队(欠第二大队)守卫金川门(不包括之)以东的城门,步兵第三十三联队扫荡地区以东的城区及连结和平门、中央大学农林一线的以西地区,要消灭支那兵。”
在日军步兵第二十联队第四中队阵中日志第5号中也记载:“12月14日,……依照“西作命第170号”,自上午10时在城内扫荡区域实施第二次扫荡。枪毙并埋葬残敌328人。”
在日军步兵第七联队12月15日晚上8时30分下达的命令中记载:“依据对至今(15日)抓获俘虏所作的调查情况,几乎都是些下级军官及士兵,可以认定没有军官。估计是换成便衣隐藏在难民区里。联队明天(16日)要全力而彻底地搜捕并歼灭难民区里的残敌。各大队自明天(16日)凌晨起应扫荡其负责的扫荡区域,尤其要继续扫荡难民区。”
这里所说的“扫荡”,就是捕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
在日军第114师团12月13日上午9时30分下达的命令中记载:“城内敌军继续顽强抵抗……师团要继续进攻,歼灭城内之敌。两翼部队进入城里,炮击固不待言,应尽一切手段歼灭敌军。为此,如果需要可以烧毁城区,特别是不要受到残兵败卒欺骗行为的蒙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围歼、捕杀中国军队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是日军的既定方针。在这一过程中,日军官兵还在南京强奸、纵火、抢劫,犯下了一系列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