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队抗战准备期间,在全国修筑了几条防御线,我们上海与浙江的民间抗战研究爱好者,都知道有一条从乍浦-平湖-嘉善-西塘的防御线,这条防御线上有1076个不同式样的永备钢筋水泥工事,那么这些工事是按照什么原则编配成不同防御阵地的呢?我们结合1937年前后的军事理论,特别是国民党军队请了好位德国军事顾问,这些顾问都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官,他们将一战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灌输给国民党军队高层,并帮助国民党军队设计了不同的工事,不同的阵地。但是一战那样的阵地只要挖堑壕(战壕),敌人就攻不破堑壕阵地。
可是,一战后军事理论发展很快,飞机、坦克、空降兵、火力更强的机枪、口径更大的火炮、步兵散兵线、战斗小组等作战形式全面超越一战,那么国民党军队接受了一战军事理论,积极构筑防御线,认为可以引敌人进永备防御阵地,敌人就死定了,真是一厢情愿。落后的理论指导下,防御线构筑的不够理想,比如没有交通壕等。
在淞沪会战撤退期间,日军从枫泾-嘉善-嘉兴攻击前进,在枫泾-嘉善遇到了国民党军队构筑的防御阵地,日军没有攻击永备工事的武器,虽然有小口径山炮,打不坏工事,只有瞄准工事的射孔才能打坏工事,简直就是蚂蚁啃骨头。日军硬是被中国国军队打的抬不起头来,11公里的路打了7天,犹如蜗牛爬行。这正是永备工事的作用。
日军从平湖以东攻击前进,在广陈镇遭遇警戒永备工事,日军打了3天才攻破这一带的工事,至于日军轻松攻下平湖县城,那是中国军队已经撤退了,如果不撤退,日军也要蚂蚁啃骨头了。很多人说这里的防御线,防御工事没有从分利用,形同虚设,这个说法是不太正确的。
大地计算确定工事群与单个工事的位置
乍浦八字桥阵地CAD图
举例:日军国崎支队一个大队登陆作战,攻破中国军队海岸防御阵地的战术动作,集中兵力打开一个突破口,向两边展开,然后兵力会合,攻击金山卫城西门。看中国军队防御弱点,就是国崎支队突破口东侧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