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钱滢? 实习生江文君 黄浦怒潮 1932年1月28日深夜,熊熊火光和爆炸声划破了宁静的夜。驻沪日军悍然进攻上海天通庵车站,挑起战事,激起了中华儿女的民族义愤,中国军民奋起抗击。“一?二八”淞沪抗战掀开了上海现代史上沉重的一页。天通庵车站的战斗究竟是如何打响的?73年后的今天,我们试图在这个大都市里寻找当年的硝烟。 昔日战场 时光流逝带走记忆 在上海,至今还有一条叫做“天通庵”的马路,因为与天通庵车站有着近似的名称,我们的战地寻访就从这条路开始。马路不宽,两侧的房屋也有些陈旧,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坐在路边乘凉。记者问了几位年长者,知不知道天通庵车站?他们都茫然地摇摇头。走访了附近的几个居委会,得到的答案也是“勿晓得”。毕竟,73年过去了,车站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悄悄消失。 最终,记者根据淞沪抗战纪念馆副馆长沈建中提供的线索,辗转找到当年战争的亲历者??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处作战参谋朱伯康老人,从他那里得到了准确答案。当年的天通庵车站,原来在宝山路、同心路、天通庵路汇合处。 故地重访 昔日车站不复存在 “天通庵车站,1920年1月启用。20世纪60年代初,因51路公共汽车通车,该站停止客运。1978年,扩建四川北路时,站屋、月台均拆除”。这是虹口区志上的一段记载。 今天,记者再次站在这块土地上,已难以捕捉到一丝历史的痕迹。在这三条路的汇合处,已是高楼林立,有高层住宅、饭店、超市、银行……当年的窄轨铁路早已被拆除,如今的轨道交通三号线就建在当年淞沪铁路的上方,列车呼啸而过的声音,让人有一种错觉,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当年。 战争借口 小小毛巾挑起事端 “在‘一?二八’事变爆发前夕,日本海军陆战团就驻扎在鲁迅公园附近。”98岁高龄的朱伯康老人依然记得当时的情形。老人生于1907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他才25岁。 说起战争的起因,老人义愤填膺地用手比划着:“我们中国人生产的脱脂毛巾,日本人看不顺眼,他们在上海三友实业社毛巾厂挑起事端,两次放火焚烧毛巾厂,为发起战争制造借口。”战争爆发前1个月,日本人频频闹事,多次砸碎中国店铺玻璃寻衅。 所以,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人故伎重施,迷惑了人们。谁料想,这竟是战争“前奏”。晚上11时30分左右,日军突袭闸北天通庵车站,来势凶猛。而当时在这里驻防的中国军队是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78师156旅第6团。 战况惨烈 “血弹”炸掉日本坦克 19路军官兵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他们在向全国发出的通电中表示:“日军侵略我防线……寸地寸草,不能放弃。为卫国守土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绝不退缩!”表示了“宁为玉碎而荣死,不为瓦全而偷生”的壮志。 “日军出动了20余辆坦克,兵分3路冲击我们,我防军凭借已筑好的工事,给予猛烈还击。”朱伯康老人的回忆,把我们带回硝烟弥漫的战场。日军占领天通庵车站后,从北四川路、老靶子路至虹口路一线,向虬江路、宝山路、横浜路、天通庵路、青云路发动全线进攻。朱伯康老人当时主要参与编写战报的工作,“就像现在的新闻记者”。因为这个特殊的身份,他多次亲赴火线实地采访,目睹了诸多流血牺牲的场面。 “坦克来了怎么办?我们有‘血弹’??战士们豁出性命,平躺在地上,待坦克开来,勇敢的战士便一冲而上,砸碎玻璃窗,开枪击毙日军,端掉坦克!”老人用手做出了开枪的姿势,让人觉得痛快淋漓。当夜,由于19路军的奋勇抵抗,来犯的日军海军陆战队全部覆灭,大出日军意料。 热血沸腾的誓言,弹火纷飞的战场……当这一切日渐模糊。当天通庵车站被现代化的建筑所替代,行色匆匆的路人们,请牢记73年前中国军民曾在此浴血奋战。 ●深夜打响战斗的天通庵车站,如今只有一条马路成为唯一的线索 本报记者张龙摄 |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