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亲人中有2位年轻妇女被日寇轮奸;我和弟弟被日寇拉夫,我差点不能生还。由于养不起孩子,出世不久的女儿被迫送人……”本报前副总编辑、91岁的冯英子细数自己和家人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受的苦难,神情激愤。如无数亲历过那场战争离乱的老人一样,岁月的长河并未抚平他们的创伤。 1十七岁写下第一篇稿件 1932年1月28日侵华日军轰炸上海时,冯英子还是昆山小镇一家南货店的小伙计。日寇飞机的炸弹也落到他家乡,17岁的冯英子跟着外出逃难。一个月后回家,安静的小镇已满目疮痍,冯英子走遍昆山,了解、收集日寇罪证,写下一篇5000字的檄文《沉痛的回忆》,投寄给《吴江日报》,成为他记录日军侵华历史的第一篇稿件。 “因为家境贫困,我只断断续续念到小学五年级。但我一直订阅邹韬奋主办的《生活》杂志,深受感召??我们中国人决不能做亡国奴!”冯英子决心放弃小镇上的店员生活,进入动荡不安的新闻界。“我当抗战记者8年,从昆山到苏州、上海,再到武汉、重庆,一路颠沛流离,几次入狱,十多次换报馆……”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记者在一家养老院采访了91岁的冯英老。老人有点耳背,但思路清晰,所有往事仿佛还在眼前。 2报道救国会“七君子”新闻 冯英子去苏州《大光明报》工作时,这座古城为减少日寇轰炸机的目标,把所有房子的外墙都刷成了黑色。但人民的心里没有丧失光明,青年们经常在一个销售进步书籍的书摊前会面,成立了民间歌咏团和实验剧团,教唱《义勇军进行曲》,还排演《放下你的鞭子》《扬子江暴风雨》。冯英子担任两个团的理事。 救国会“七君子”被押苏州,开庭中,王造时、李公朴义正词严,宣传抗日救亡;宋庆龄率队来苏州称倘若爱国有罪,便自请入狱,这些轰动一时的新闻,冯英子都给上海《大晚报》发出了详细报道。 1935年秋冬之际,冯英子参加了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办的“新闻从业人员战时训练班”,接受了队列、实弹射击等3个月的训练。“西安事变”时,因西安的通讯与外界隔绝,冯英子立即去上海打探,把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塔斯社的各种消息及时发回苏州,让人们了解,这一事件开启了国共合作的门户,中华民族从此走上全民抗战的道路。 3热血沸腾当上战地记者 抗战打响后的1937年,冯英子当上了战地记者。从后方运往前方的国民党部队,每晚跑步经过冯英子所在的《苏州明报》报馆。士兵们脚底在马路上摩擦着,发出整齐有力的沙沙声。冯英子热血沸腾,决意去做战地记者。他向苏州城防司令部申请了战地记者的护照,置备了一些用具,缝了一套草绿色军服。8月18日,他跟随经过苏州的98师夏楚中部去上海。部队向虹口的日军发起攻击,冯英子在南翔附近张治中将军的司令部里,发回一条又一条独家新闻,编辑部为此专出号外,胜利的消息在苏州引起了很大轰动。 然而他很快发现,在战斗没有进展的日子里,编辑部竟然也制造假消息发号外,当他了解到发假消息是为赚取外快之后,立即反对,并设法阻止。于是,冯英子被炒了鱿鱼。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写信给仰慕已久的《大公报》名记者范长江求助。3天后,接到范长江发来的电报:“如愿同甘苦,请即来沪。” 范长江热情地介绍这位年轻同行当《大公报》战地通讯记者,还派任务:田汉先生要到前方去劳军,你可同行采访。然而几天后战局突变,上海陷入包围中。范长江通知冯英子说,劳军行动取消,让他快设法离开上海去苏浙一带采访。此时,日寇又在金山卫登陆,上海战区的日军增加到20万人。 此时,冯妻跟着冯母逃难,冯英子带着岳父母也离开了昆山。 在路上,冯英子被日寇部队拉夫。 他瘦弱肩膀上背着日军的行李,手上还牵着军马。晚上,他等日军士兵宿营熟睡后悄悄逃走。“一路上看到80多具国军士兵的尸体,心中充满了悲愤……” 就在冯英子数着国军尸体往回走的路上,他的至亲中有2位年轻妇女遭到了日寇的轮奸,其中一位还身怀六甲!冯英子回到苏州,在冒着焦烟的断垣残壁里,面对嚎啕大哭的亲人,仇恨像尖利的刀锋刺入他的骨髓,“我永世难忘!永世不忘!” 4有幸采访日本人受降仪式 从沦陷的江南辗转上海、香港,冯英子来到长沙,接到了范长江从徐州前线的来信,不久又请他去武汉。1938年春,范长江组织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冯英子当上了青记组织组总干事。 “青记”的任务吸引了2000多名青年记者,举办了不少抗日统一战线的活动。9月1日记者节的联欢会,不仅有许多中国记者,还有爱泼斯坦、史沫特莱以及苏、法、澳等国的记者参加。“七七”周年大游行也是一次难忘的活动,“郭沫若发表了坚持抗战的演说,集会的人在‘火炉’中游行,向日寇示威。” 1939年,范长江把“青记”总部迁到陪都。办公室搬迁时,遇到了5月3日、4日的日军大轰炸。冯英子说:“我们在警报声中搬家,刚进屋里,几十架敌机来扔下了无数的炸弹。山城三面起火,红了半边天。空气中全是浓烈的硫磺气味,被炸倒的电线杆上,挂着断手断腿,到处是孩子们的尸首……”正是在重庆的艰难时世中,冯英子无力抚养出生不久的女儿,把她送了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消息传来,冯英子在湖南《中国晨报》读着电台抄下的消息,心情万分激动,印了号外并拿上街去分发。8月20日,日本侵略者受降仪式在芷江举行,冯英子亲临采访,有幸见证这历史一幕! 9月,冯英子搭乘新六军的运兵飞机飞往南京。步下舷梯,他跪在飞机场上,亲吻着离别了8年的土地,喜极而泣,泪如雨下! 本报记者唐宁 种楠摄 |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