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说明:方略传媒集团员工采访当年被侵华日军奴役过的劳工

    一、 抗日战争巨著最后的篇章是什么?
 
    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一直伴随着战争,每一次战争都好比是一本一本的鸿篇巨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廊的书架上,已经摆满了相关战争的书籍。世界上没有一天没有战争存在的,或大或小、或明或暗;或激烈或隐晦,没有人能掩饰战争的存在。

    伟大的抗日战争也是一本巨大的书籍,随着战争亲历者的自然离去,抗日战争的巨著终有一天会被人类放进博物馆,放进图书馆,放进阅览室,放进民间的传说,放进戏剧、电影、电视剧,放进油画、水墨画、水粉画、小人书、连环画,放进交响乐、民乐、打击乐、摇滚乐,放进二胡独奏曲、钢琴曲,放进艺术家的歌喉中,舞蹈中……

    抗日战争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随着战争亲历者的离去,这本鸿篇巨制会合上最后一页,被人们放进思想的宝库中,放进文献的记录中,放进记录人类发展历史的长河中,放进为了反思而思考的借鉴之中。

    新年伊始,北京方略传媒集团公司邀请亲历抗日战争的老人回忆在战争中的经历。无疑,这种行为本身是在和战争亲历者对话,是在抚摸战争钢铁留下来的最后余热,是依附在历史打开相关战争的窗口观看当年的血雨腥风,是在翻看抗日战争巨著的最后篇章。

    和北京方略传媒集团公司员工见面的四位老人是:

    中国劳工联谊会会长,79岁的李良杰先生。1944年,他被侵华日军强掳日本。

    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被日军俘虏,后押送日本当劳工,现年88岁的赵忠义。

    1944年14岁的赵宗仁被日军五花大绑,强掳日本国当劳工,受尽苦难。

    1942年,年仅8岁的关德印随父亲一起,被侵华日军强掳日本当劳工,幸存至今!

    邀请战争亲历者演讲,这在今天的中国真是凤毛麟角。笔者对这样的公司也倍感新奇,所以,我将这桩稀奇事儿记录了下来。

    笔者以为稀奇的依据有几点:

    第一、中日关系在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上任后趋于好转。所以,“以史为鉴”的人士减少。

    第二、战争亲历者已经被政治气候“束之高阁”。

    第三、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抗日战争的历史已经被人们逐渐淡忘。

    第四、战争亲历者在抗日战争胜利63年后的今天,正在按照自然规律消失。

    第五、当年日军强掳4万劳工,不到一年死亡8千人,北京现在的幸存者也不过几人。

    第六、美国飞虎队中国籍飞行员幸存者不到6人。

    第七、东北抗日联军幸存者不到6人。

    第八、被侵华日军强掳为性奴隶的老妇不到10人。

    第九、当年响应陈嘉庚号召回国参加抗战的三千华侨,现在仅存2人。

    第十、我在日本留学6年采访22名原侵华日军老兵,我回国后,有6人保持和我通信,我保留原侵华日军老兵信件200多封。而到今天为止,仅剩二人和我保持通信!

    战争巨著最后的篇章是什么?就是和亲历战争的各种人物对话!

    死伤3500万人、历时15载的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不在了,巨著也就合上了。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长廊中已经存放多少落满灰尘的战争巨著?

    下一本惨烈的战争巨著什么时候再一次在我们中国人面前打开扉页?

照片说明:方略传媒集团出版的的几本电子方面专业杂志

    二、什么是战争?

    “什么是战争?”这个话题,我和方略传媒的郭总在海边谈过。

    那么,什么是战争呢?以往的战争是什么?未来,我们永久太平了吗?

    好比灿烂的阳光之下,一个精美绝伦、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的花瓶,在她落地的一瞬间,随着一声清脆的巨响,无数碎片的炸裂、纷飞;??这,就是战争。

    北戴河的海是湛蓝的,北戴河的天也是碧空如洗,北戴河的沙滩是金黄色的。盛夏,有无数城市人来到海边避暑,他们把城市特有的喧闹带到海水里,阳光明媚里嘈杂一片。

    海天一线,有鱼虾海味的风从隐约可见的渔船里沿着沿海的翻滚白浪飘向岸边嬉闹的人群、松林。海风里有海盐,所以,海边的自行车都爱生锈。但是,海风也传递信息,传递美好的生活,传递幸福、幸运的感觉。

    海风中有风度翩翩的郭总侃侃而谈,他邀请我去方略传媒讲讲抗日战争。

    讲这样的话题在中国的公司中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尽管阳光中的郭总风流倜傥,我还是用怀疑的目光注视了他片刻。如果是换个人物,我也许会婉言谢绝。今天的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是物欲横流。而在北京居然有公司、单位、社会团体还邀请抗战老兵讲抗战的经历?这样的事情本身已经“不具备任何新闻性”了。但是,我对郭总了解一、二。其一,在抗日战争中,他的家族成员牺牲36人。其二,他喜欢我的作品《我认识的鬼子兵》和《最后一批人》。仅此两点,我分析,他是很郑重的邀请。

    方略传媒集团旗下有四份杂志,它们分别是《国外电子测量技术》、《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仪表学报》《信息与电脑》。这四本杂志属于专业类杂志,读者群100%是电子方面专业人员。我想,方略传媒从现在起,如果出版《中国电子测量年鉴》的话,那么,方略传媒应该出版的专业领域就全了。方略传媒的员工平均年龄33岁,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占98%。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数人,硕士学位的数人,本科的不提,大专学历的凤毛麟角,总体员工属于高级知识份子阶层。

    我向郭总申请,我是采访亲历抗日战争最后一批人的。亲历抗日战争的人物大致分成十种人物,他们分别是:“八路军、新四军,国民党抗战将士,侵华日军老兵,被日军强掳日本的劳工,爱国华侨,被日军强掳为性奴隶的所谓慰安妇,战争受害者,东北抗日联军,美国飞虎队,战争遗孤等。”目前,北京有当年被侵华日军强掳到日本当劳工的幸存者数人,我能否让他们以战争亲历者的身份讲解抗日战争?

照片说明:谢葆璋(1866.1.20??1940.7),字镜如,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

    三,又回到原点上的历史现象只是一个哲学的感念

    我正在研究 “冰心现象”。那么,什么叫“冰心现象”呢?“冰心现象”预示着什么?揭示着什么?“冰心现象”说明“在一定周期内回到原点的”的哲学概念吗?

    “冰心现象”和方略传媒集团邀请抗战亲历者演讲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让我们先分析作家冰心和“周期性历史现象”的关系。

    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

    纵观作家冰心的一生,是和日本国的侵华战争,及中国人民为了驱逐日寇而浴血奋战的年代紧密相连的。冰心的父亲谢葆彰先生甚至亲历两次日本国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第一次,他用鲜血和生命参加了。第二次,是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1940年,谢葆彰先生以中国海军少将的军衔,以战争亲历者的无奈,在目睹山河破碎在满目疮痍中谢世的!

    而作家冰心的作品却很少体现抗日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几乎是没有。

    ??我管这些叫作:“冰心现象”。

    “冰心现象”并非说是谢婉莹一个人的。几千年来,任何人都要服从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一种政治条件下生存。因此,作家的作品和一个作家所生长的环境、当时的社会状态等密不可分的。人,首先是社会的分子,他必须依附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中生存。他的“公开思想”、和“公开作品”也必须在那种社会状态中得到释放和留存。

    让我们看看冰心先生都有哪些问世著、译作品: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集《小桔灯》。另有《冰心著译选集》(三卷)、《冰心文集》(六卷)等。 

  作家冰心的主要译作有:(叙)凯罗•纪伯伦《先知》(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穆拉•安纳德《印度童话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年),(印度)泰戈尔《吉檀迦利》(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初版,1983年再版),《泰戈尔剧作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园丁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诗集》(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诗选》(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泰戈尔抒情诗选》(香港万里书店,1959年),《泰戈尔剧作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泰戈尔小说选》(合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泰戈尔诗选》(《吉檀迦利》、《园丁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马亨德拉《马亨德拉诗抄》(合译,作家出版社,1966年),安东•布蒂吉格《燃灯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等。

    再让我们看看作家冰心的父亲谢葆彰的详细情况吧?

    谢葆彰先生生平是这样的:光绪七年(1881年),天津水师学堂总教习严复回闽招生,推荐谢葆璋北上应试,考入该学堂第一届驾驶班肄习。十年(1884年),学成毕业,派登“威远”舰实习。实习期满,进入北洋舰队服役。

    光绪十三年(1887年)初,清廷在英、德两国订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4艘巡洋舰竣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派员出洋接带。谢葆璋随管带邱宝仁赴德国接带“来远”舰,翌年春顺利驶抵天津大沽。谢葆璋因接舰有功,获清廷奖赏,留在“来远”舰任职。十五年(1889年)初,李鸿章为北洋海军拣员补署要缺,谢葆璋升署右翼左营守备,充“来远”舰驾驶二副。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8月18日,北洋海军主力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开战不久,日舰“赤城”被击成重伤,转舵驶逃。谢葆璋协助帮带大副驾驶“来远”舰,立即尾追攻击,进一步重创“赤城”,迫使其逃离作战海域。战至下午3时20分,日本第一游击队“吉野”等4舰集中火力进攻“来远”、“靖远”。两舰以寡敌众,苦战多时,均受重伤。“来远”舰中弹200多颗,引起猛烈火灾,“延烧房舱数十间”。在此危急时刻,谢葆璋奉命驾舰冲出日舰的包围,驶至大鹿岛附近灭火施救。海战结束后,其与管轮人员密切配合,将已受重伤的“来远”安全驶归旅顺基地。“驶回旅顺口之际,中西各人见其伤势沉重,而竟安然返旌,无不大奇之”。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初五日,日军水陆夹击威海卫港内的北洋舰队。正月12日凌晨,日本鱼雷艇潜入港内偷袭,“来远”舰中雷翻转,露出红色舰底,顷刻沉没。谢葆璋落入冰冷刺骨的海水中,拼命游上刘公岛,得以死里逃生。

    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后,清廷将幸存官兵全部遣散,谢葆璋返归原籍。

    由于海战是在山东威海近海进行,可以看到海面两国作战船只。所以,有数万中国民众在海边翘首观战。“来远”舰中日军鱼雷翻转,露出红色舰底,顷刻沉没的消息不胫而走。

    因为谢葆彰当时已婚,所以,在家等待的谢葆彰夫人就把一包大烟(鸦片)挂在门框上,等自己的丈夫作战归来。

    如果谢葆彰不回来,夫人就口服大烟与丈夫一同殉国!

    众人好言相劝,谢葆彰夫人不从,只是目睹门外,苦等自己的丈夫归来。

    中日甲午海战在先。五年以后,谢葆彰夫妇才有了女儿谢婉莹,也就是后来的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现在,甚至连作家冰心都谢世9年了。 
 
    我们翻过来,再介绍谢葆彰先生。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谢葆璋出任海军总司令处二等参谋。1913年,授海军少将,调任海军部军学司司长。1920年,改任海军部参事厅参事。1926年,署理海军部次长。1927年,任海道测量局局长,旋又兼任海岸巡防处处长。1931年,辞去一切职务,闲居北京。1940年病逝,终年75岁。

    按照世界各国的惯例,军人的军衔是伴随一生的,被军队除名的例外。这其中,不管是“下士”还是“少将”同样是光荣的经历。谢葆彰先生在1940年谢世时,正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最为猖獗的时候。那时的中国,真是满目疮痍!

    海军少将军衔的谢葆彰先生正是在日军的炮声中谢世的。

    在他的一生中,他亲历、目睹了两次中日之间的战争!

    让我们再研究作家冰心的经历:

    谢婉莹1911年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举世为之瞩目,至今仍然声誉不衰。1926年回国后,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等。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

    抗战期间,在重庆,冰心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

    作家冰心的先生是吴文藻先生。

    二战结束后,按照有关规定,中国国民党政府向日本派出了以朱世明为团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该团属外交性质的机构。在代表团中,吴文藻为公使级政治组员、盟国谈判顾问,他的夫人谢婉莹一同前往驻在。

    抗战胜利后到日本的谢婉莹,于1949?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

    冰心在日本,亲眼目睹了在一片战争废墟上挣扎站立起来的日本。但是,作为一个作家,在她的作品中,还是没有大张旗鼓的记录这一社会进程。

    谢婉莹和先生吴文藻于1951年回国后,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吴文藻先生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他1929年6月与谢婉莹结婚,任燕京大学教授。1938他在云南大学任教,1939年创立社会学系,1940年在国民党国防最高委员会参事室工作。抗日战争胜利,赴日本任中国驻日代表团政治组组长并兼任出席盟国对日委员会中国代表顾问。在此期间,他广泛考察了日本的全面情况。

    1950年,吴文藻偕冰心毅然回国,受到周总理接见。1953年起,在中央民族学院先后任研究部国内少数民族情况教研室和历史系民族志教研室主任,主张社会学中国化。

    1957年反右运动中, 吴文藻被错划为中国社会学、民族学界最著名的大右派之一。

    “冰心现象”是奇特的。无疑,作家冰心一生“贯穿”在抗日战争中。

    日本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是在1874年。那一年,日本出兵3600余人入侵我台湾,残酷杀戮我高山族同胞。10月,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承认琉球为日本保护国,并赔偿日本兵费50万两白银。

    她“耳濡目染”的是她父母告诉她的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海战,那是日本国发动的第二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她“耳闻目睹”的是1931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期间的抗日战争。也就是第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但是,作为作家的她,却很少记录日本国对中国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

    冰心用她手中的笔,留给这个世界的记录是阳春白雪,是温良恭俭让。是善良女性的细腻,温柔、温存。是姑娘、妻子、夫人、奶奶对姐妹、对同仁,对膝下的谆谆教诲,是和平状态下风调雨顺的呢喃,是和风细雨的梦呓,是描绘阳光明媚世界里的五彩缤纷。

    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先生记录过作家冰心的痛心疾首,记录过冰心回忆中国人民饱受战争苦难的眼泪。可是,作家冰心自己没有多少相关战争的文字记录。

    我想,可能作家冰心的笔锋不忍揭示那悲惨的历史一页吧?

    我给方略传媒四家杂志社员工讲了中日友好交往历史中的三次战争。

    我说:“千百年来,中国的战斗机也飞临东京上空,那是去撒传单,反对战争。”

    “历史是螺旋式上升曲折式发展的,在一定周期内,它又回到原点上。”这是哲学方面的概念。我要向方略传媒集团员工讲的正是这个抽象的概念:“像我这样采访亲历抗日战争最后一批人的‘现代抗战文学作家’,目前,不多。你们要听的话,那么,我只能讲我熟悉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当今社会人们并不太关心的事务。因为,在哲学上和社会学上,它正是又一次被遗忘的角落。”

    我对方略传媒的编辑、记者们举例说明:“到1960年,在我国江浙一带,还有北洋水师官兵20余人,他们的平均年龄83岁。1895年,大清帝国北洋水师在山东威海刘公岛最后一战全军覆没时,中国北洋水师水手最小的士兵18岁到20岁。1960年,就是65年过去了。那时,还有80多岁的水手多人。他们都是亲历了甲午海战中国海军士兵。当时,中国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头一年。时至今日,没有一位记者、作家采访过他们之中任何一位老人。”

    这些亲历甲午海战的老人,就这样把无数故事带走了。

    甚至,到了1962年,由著名演员李默然主演的《甲午风云》公演时,还有亲历甲午海战的当年北洋水师士兵活着。《甲午海战》是一场虽败犹荣的电影影片。

照片说明:1895年大清帝国北洋水师官兵在刘公岛军港向日军投降
照片说明:1985年1月20日进攻山东威海的日本海军在荣城登陆
照片说明:日本投降后盟军为防止日军再起把日军大炮、坦克等扔进海中
照片说明:1945年日本投降后盟军在本州海军基地缴获百余艘小型自杀潜水艇
照片说明:1985年日军把失败的大清帝国11艘炮舰强掳日本,图为镇远号

照片说明:今天的北大红楼外景

    四,采访亲历抗日战争亲历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全世界的战争博物馆都像一个由三条支柱组成的巨大的鼎。这三条支柱就是“物证、人证”和“口述史”。缺一不可。

    例如,抗日战争纪念馆陈列着一把71年前29军官兵使用过的大刀。这把大刀的保存者叫杨云峰,如果活着,他有百岁了。杨云峰是1908年出生的,河南舞阳县人,1926年他参加冯玉祥的西北军,卢沟桥事变时在29军37师110旅当兵。他亲历了1933年的喜峰口大战,还亲历了1937年的七七事变。大刀,是29军发的。他本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家乡。大刀一直随身携带着。

    1987年,他把这把大刀捐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杨云峰虽然在5年前谢世了,但是,关于这把刀的来历、记录、录像都保留了下来。再过百年,这把大刀的来历也可以从“人证、物证”和“口述史”的角度,来说明卢沟桥事变的历史。

    然而,采访杨云峰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笔者写过《世间已无杨云峰》一文,却没有写采访的艰辛。我最后一次见到杨云峰老人是在六年前,他就坐在我的面前吃饭。我看见,这位29军的老兵把掉在桌子上的一根面条拾起来,放进嘴里。

    方略传媒的四家杂志社CEO让我去演讲,我提议让战争亲历者讲。

    既然请战争亲历者演讲就不能是“我主讲”,而是“他们主讲”。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决定一生”,我马上就想到了采访难的问题。

    演讲的提议是两周前提出的。我马上开始训练曾亲历抗日战争的劳工们。

    85岁的考古学家马得志先生是知识分子。他能清楚、简洁地描绘他在日本国所经受的苦难。1944年还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的抗日分子马得志被日寇逮捕,押送日本。1945年日本投降,在亲历无数苦难之后,马得志侥幸生存回到祖国。因为马先生有哮喘病和心脏病,所以,没有邀请马先生亲临会场给年轻人们回忆自己心目中的战祸。

    1972年中日建交以后,当年的劳工马得志先生曾在西安兵马俑接待过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他还以考古专家的身份会见过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前首相海部俊树、会见过冈崎嘉平太先生。会见过西园寺公一先生。还会见过前首相村山富市先生。中国政府委托他的工作任务是:给日本国首相们讲解中国考古方面的发现、发展、进程和进步。

    我在日本留学时,听过中曾根康弘前首相的演讲。我知道他曾经是日本海军中尉军官,侵华战争时,他随舰艇到过中国的近海。我在日本留学期间还看过一本叫《摸过地狱之门的人》的书,描写的是前首相田中角荣作为侵华日军关东军的骑兵,他随部队一直打到距离北京相当近的三河县而发高烧,病退的故事。“摸过地狱之门”讲的就是骑兵田中角荣重病,高烧不退,险些丧命黄泉的故事。但是,这几位日本前首相确实,又为中日友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田中角荣前首相在1972年和毛泽东、周恩来握手,缔结了两国邦交正常化。
大知识份子马得志先生没有参会,是巨大的损失。

    尹文成先生85岁,是中国有名的民族学家、民俗学的研究学者。他的家在房山,我个人接送演讲老人实在困难,就放弃了邀请他来演讲。尹文成先生1944年作为中共党员的抗日分子被日军逮捕,最先关押在沙滩的北大红楼,后押送日本国当苦力的。时至今日,北大红楼还砖瓦不少地屹立在美术馆西边的大街上。方略传媒集团办公室就与北大红楼紧邻,可以说是鸡犬之声相闻相稳,树影婆娑相间。如今,天天有成千上万的人路过北大红楼,独有战争亲历者尹文成先生感慨万千。

    尹文成先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叙述最丰富的思想内容。

    他回忆:“燕京大学的男学生抗日,被抓后被日本兵关在北大红楼的院子内。日本兵用细细的麻绳绑住二人的生殖器,放大狼狗撕咬,学生躲避,其中一人的生殖器已经在惨叫之中拉掉……”

    我曾经问尹文成:“那么,你当时的情景?”

    尹先生回答:“我无比恐惧,缩成一团,等待灾难的降临……”

    我采访尹文成有八年,他从来没有掉一滴眼泪。但是,我永远忘不了,他的身体在回忆中的颤抖,他的眼泪总在眼眶里沁着,他受伤的心,通过他的眼睛永远注视着我的心灵。

    我特别看不得男人难受,如果他落下泪来,我倒是释然了;如果像老尹那样眼泪在眼圈里转,我就特别受不了。关于眼泪的感受,我在卢沟桥上,给日本大阪外国语专门学校的学生,和日本读卖国际商业专门学院的学生们讲过,日本漂亮的女学生们都落下了热泪。

    北大红楼建于1918年,是北大文学院。当时,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等都在北大红楼工作。1919年,毛泽东来到北京,也在北大红楼工作过。他担任过图书馆的助理员。毛泽东回忆道:“我每月八元钱。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北京晚报06年6月23日)

    卢沟桥事变之后,北大红楼于1938年成为日本宪兵本部的“留置场”。1944年,尹文成先生就曾经在这里被关押、被严刑拷打过。尹文成和多位地下党员被日军从北大红楼地下室拖出来,五花大绑地扔上卡车,押送天津,推上运煤的轮船,押送到日本当劳工。

    85岁的尹文成先生未能参会,也少了寂静黑夜中的电闪雷鸣。

    能叙述清楚的人来不了,其余人是说不清楚的。

    有人问我:“报告文学和小说的区别?”

    我认为中国的报告文学分成两个学派;真实论派和虚构派。写小说虽然是虚构,但是,小说的底蕴也是源于生活的。比方,写《色戒》的张爱玲,有人批判她是流氓文学。我看《色戒》是极为出色的,原因在于《色戒》揭示、再现了当年残酷的现实。要不然,谁能“以各种各样人的口吻”给我解释一下日本怎么占领了中国大片土地整整15年?

    让我们大家回味一下革命样板戏《红灯记》中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怒斥日本特务机关长鸠山的一场戏。在戏剧中,鸠山还不如一个流氓坏。这当然是戏剧,戏剧就是“意会”的艺术。但是,为了表现英雄的高大就弱化了侵华日军的残忍是失败的。

    ??这样的戏剧结果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抗日战争中,中国各种各样的人物都在屈辱和困难中浸泡,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也是源于生活的,是中国人在战争苦难的记忆中的一部分。我写的报告文学肯定是“真实派”类型的,只不过是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艰苦过程。
    
    采访没有知识的老人本身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艰苦过程。

    能去方略传媒集团演讲的劳工有四人。

    79岁的李良杰,他14岁被侵华日军强掳为劳工押送日本。

    88岁的赵忠义,他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被俘。1944年被押送日本。

    76岁的赵宗仁,他14岁被日军逮捕,押送日本当劳工。

    74岁的关德印,他1942年8岁时,和父亲一起被日军逮捕,押送日本当劳工。

    我提前十天开始训练老人们。争取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说清楚自己在抗日战争中的体会和感受。我的训练强化到:“您必须练习在一分钟之内说清楚自己在抗日战争中的经历!” 

    老人们都没有文化,这是十天时间也弥补不上的裂痕。着急也没有用。

    “我要讲两个小时!我们劳工所受的困难三天也说不完!”

    “三年自然灾害时,我当面骂过省委书记!”

    “我敢批评县长、县委书记!”

    “军委张万年将军曾经是我的下级……”

    “我们一冲锋,几百鬼子就完了……”

    “国民党军队的营长欺压百姓,让我枪毙了……”

    十天里,我天天训练亲历抗日战争的老人们:“不着边际的话,不着四六的话,与主题无关的话,与侵华战争无关的话题,都不要说。”

    ??还不能得罪老人们,是我请他们来的呀!

    演讲当天,四位劳工相当重视。88岁的赵忠义6点从门头沟出发,76岁的赵宗仁8点从顺义出发,74岁的关德印8点从北京大红门出发。上午,劳工们赶到我的家。第一步,是练习发言。一遍又一遍,真是着急。第二步,还是练习发言!去粗取精!围绕主题!第三步,请他们吃饭。这些老人在饭馆里光点便宜的饭菜;白菜炒豆腐、豆腐炒白菜。一共花了80元钱!这些饭菜,贪官污吏们是连看也不愿意看的呀!

    有人问我:“你一个人代替他们演讲不就成啦!”

    不行!如果没有抗日战争亲历者演讲,那么,会议的意义完全不同!

    有战争亲历者在,才是“战争的最后一页”。

    他们自然消亡了,1931年??1945年战争的巨著就合上了。

    下一部相关战争的巨著什么时候打开???还不知道。

    为了让方略传媒集团的编辑、记者也参与采访的艰难,我同杂志社的王社长商量:

    “是否我挑选四个人现场分别采访四位劳工?”

    如果让我讲还不容易吗?关键是,我希望战争亲历者自己发言;听众自己提问!??重在参与,重在我们共同翻看战争巨著的最后篇章!

    我对方略传媒集团的员工们说:“……你们都是白岩松、都是柴静!我采访抗日战争亲历者十年了,我太熟悉他们了,而你们希望知道什么?你们希望在抗日战争这本巨著的最后篇章中读到什么?下面,就请你们自己现场来采访战争亲历者吧。”

    我随便在演讲现场挑选四位年轻人采访亲历战争的老人,四位中竟然有三位博士!

    老人们从太阳当空讲到日落西山。

    但是,好多时候,众人不知老人所云为何物。

    88岁的赵忠义老人演讲最后,竟然自己振臂高呼,举座震惊:

    “抗日战争胜利啦!给日本侵略者当奴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啦!”

    方略传媒集团的员工们到底是知识份子多,他们理解了战争亲历者要表述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的含义。尤其是最后一讲的关德印先生,他8岁被日军强掳日本当劳工。他的父亲在受伤后给他认了12位干爹,意思是自己死后,让干爹把这个8岁的孩子带回中国去!但是,干爹也都相继惨死在异国他乡!他的演讲很清楚、很流畅、很有感染力。

    关德印应该是这次战争亲历者演讲“救驾”的人物,没有他,很多人会失望。

    我曾经写过《第十三个是亲爹》写的就是关德印先生的战争经历。

    我采访一次战争亲历者就受一次震动,这次旁听方略传媒编辑、记者采访感受同样:

    “有谁拿我们中国人当人?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所建立的大东亚共荣圈是要掠夺我们中国的资源、奴役我们的人民呀!我们中国人只有自己站起来;我们中国人只有爱我们自己!我们中国人只有自强不息地迈入世界之林;他国的列强才会温文尔雅地与我们平起平坐!”

    我认为,爱国主义的教育不在次数的多少。这样的教育,一次足矣。

照片说明:方略传媒新来的博士生正在采访关德印老人

照片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维持会

    五,我给方略传媒讲解抗日战争的提纲

    我去方略传媒集团演讲是要事前备课的。我的备课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第一部分:中日之间有过三次大的战争:

    一,1874年3600名日本兵入侵台湾。

    二,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海战。

    三,1931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

    中日关系的历史,从来是日本人打中国人的历史。从1874年到1945年,就没有停过。

    第二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对抗日战争历史的客观分析: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年大会上的讲话:

    “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第三部分:从人数上分析1937年抗日战争战场的分布: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并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分别有115师,120师和129师。人数是三万人。当时,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有183个整编师,有接近250万军队。单说1937年8月的正面战场,无疑,也是国民党军队在同侵华日军作战。

??抗日战争军队人数统计概要

    根据国民党当局提供的数据:抗战8年壮丁征出总数为1405万人;抗战8年部队减员总数为417万人,含同期逃亡32万人;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不含警察、军事机关、军事院校及非正规编制的保安部队,下同)人数为252万人;抗战结束时国民党军队人数为422万人。

    抗战胜利前夕,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有100万正规军和220万民兵。(此句引自《中国抗日战争史》下卷615页)

    第四部分:国民党22次大战役:

    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大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00余次,小规模战斗38000余次,消灭日军100余万人,阵亡将士380万人,内有少将以上达150余名,将领以下之团、营、连、排长数以万计,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二、忻口、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三、南京保卫战(1937年11月??12月12日)。四、徐州会战:(1938年1月4日??5月19日)台儿庄大捷。五、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25日)。六、南昌会战:(1939年3月17日??5月9日)。七、随枣会战:(1939年4月30日??5月23日)。八、三次长沙会战。1、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7日)。2、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7日??10月8日)。3、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8日??1942年1月16日)。九、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5日??1940年11月30日)。昆仑关大捷。十、枣宜会战(1940 年5月??6月18日):。十一、豫南会战(1941年1月20日??2月10日):。十二、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2日):。十三、缅甸会战(1942年1月??5月):。十四、晋南(中条山)会战(1941年5月7日??6月):。十五。浙赣会战(1942年5月15日??8月30日):。十六、鄂西会战(1943年5月5日??6月8日):。十七、滇西及缅北反攻战役(1943年10月10日??1945年3月30日):。十八、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26日):。十九、豫湘桂会战(1944年4月??1945年2月):。二十、豫西、鄂北和湘西会战(1945年3月??6月)

    第五部分:从日军空袭,看侵华日军的主要敌人。

    轰炸重庆。山城重庆地处大后方,是西南的重镇。国民党从南京迁到重庆后,日本法西斯为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从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对当时中国的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多的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

    五年多的时间里,日军总计实施轰炸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放了包括细菌弹在内的各类炸弹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炸伤14100人。

    轰炸延安。抗战中日军曾17次轰炸延安这个小小的县城。

    1938年11月20日,日军开始轰炸延安。12月12日,日机第三次轰炸延安。1939年9月8日,日机43架次猛烈轰炸延安,投弹200余枚,炸死炸伤58人,延安城内房屋150间被毁。 10月15日,日机71架次,分四批轮番疯狂轰炸延安。在这一天,延安城内房屋轰炸里大部被毁。至1941年10月26日,日机最后一次轰炸延安。

    1941年日军航空兵主力调离中国战场备战太平洋战争。几乎同时,日军也消弱了大规模轰炸重庆,直到1943年8月为止的最后一次轰炸。

    第六部分:抗日战争中中国出现的四大伪政权和300万伪军

    满洲国溥仪伪政府、内蒙德王伪政府、华北殷汝耕反共自治政府、南京的汪精卫伪政府。

    第七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战场分成三个部分

    中国的抗日战争战场分成三个部分: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境外战场(赴缅远征军)。

    第八部分:美国援华空军和滇西抗战

照片说明:日本制造沈阳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借口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

    六,有人提问怎么看电视剧《亮剑》

    我带领亲历抗日战争的劳工给方略传媒的员工演讲有些紧张,原因是进了知识份子的大酱缸。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是,抗战,是中国人民的抗战。历史,是中国人自己应该研究的历史。是我们共同在探讨一些历史事件而已。

    有人提问:怎么看《亮剑》?我到底是思考多年了,就回答:

    人类的美德是相通的,人类的艺术也是相通的。《亮剑》是宣传英雄主义的艺术作品,是宣传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作品,无疑,是优秀作品。

    但是,抗日战争又是艰苦卓绝的。我举了四个实战例子:

    例一,“九•一八”事变大片国土沦丧

    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在兵力上占优势的中国军队大都不战自溃,丧失东北大片领土。“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日本方面关东军的正规军部队约有1?04万人,满铁沿线的警察等约3000人,共计约2?34万人。而东北军的总人数有30万人左右。除因军阀混战调到关内的11万人之外,留在东北的尚有近20万人,其中驻辽宁6个旅,驻吉林9个旅,驻黑龙江5个旅,另外还有公安、警察部队。

    (以上段落引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卷84页)

    例二,“七•七”事变前夕,平津地区的军事事态是:

    在东起山海关西至丰台的北宁铁路沿线,驻有日本驻屯军,辖一个步兵旅和一个炮兵团及直属分队,共5700多人。其部署是:军司令部率步兵第2团及第一团第2营、炮兵团及直属分队驻天津及其附近,其中第2团第3营分驻唐山、滦县、山海关等地;步兵旅旅部第1团(欠第2营)驻北平,其中第2团第3营驻丰台?。

    当时驻在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是第29军。该军共辖4个步兵师(每师4个旅)、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一个特务旅和1个保安队,总兵力约10万人。

    (以上段落,引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第6页)

    例三,豫湘桂大溃败

    1944年,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国全面反攻的重要一年。然而正当中国人民欢欣鼓舞迎接抗战胜利到来的时候,国民党正面战场却由于豫湘桂大溃败而造成了相持阶段以来最严重的军事危机。 

    日军旨在打通京汉粤汉湘桂交通线的“?号作战”,于1944年4月首先在河南展开,仅仅8个月,就直抵大西南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独山,对中国抗战后方构成严重威胁。

    日军从1944年4月至12月中,向前推进2000公里,侵占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片地区,形式上完成了打通大陆交通的作战计划。当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之时,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损失近60万军队,丢失大小146座城市,失去衡阳、零阳、宝庆、桂林、柳州、丹竹、南宁等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总计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使6000万人民陷于日军的铁蹄之下。使贵州告急,重庆吃紧,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令人遗憾而又痛心的一页。

    (以上段落,引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战史》下卷473页) 

    例四,最后的独山战役

    1944年12月2日,豫湘桂战役激烈进行中。当日,日军第3师团连续击破中国第97、第98军的阻击,占领贵州独山,对中国国民政府的大后方造成震动,但随即遭到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部队的反击,主动撤回广西河池。

    越过黔桂边境的日军部队是第3师团(代号“山”部队,师团长山本三男)和第13师团(代号“鹿”部队,师团长赤鹿理)。由于山路狭窄、难民众多,日军的两个炮兵联队、两个辎重兵联队和一个骑兵联队止步于边境附近,并没有真正进入贵州。所以,“黔南事变”中的日军主力其实只有六个步兵联队和两个工兵联队??这都是轻装部队,总数一万四千人,而且还是分兵行进的。

    在日军对面,国民党部队有八个军,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万,但是,他们却让日本人轻而易举地闯了进来。

    首先进入独山城的是第13师团的第104联队,他们是沿着广西至贵州的铁路走过来的,在两百多公里长的铁轨上步行四天,完全是正常的行军速度。

   在独山火车站,日军联队长福海三千雄大佐写下了四个大字:

   “无血占领!”

   ??这四个字,应该成为中国军队的耻辱。

    (以上段落,源引自《独山战役》一书部分章节)

    我1984年开始在日本读卖新闻北京分社工作,后到日本驻在北京大使馆领事部工作。1991年开始在日本国留学。我在日本留学期间,有个“研究日中战争15年”的日本学者,和一位原日本侵华战争老兵分别告诉我:“在日中15年战争中,日本、中国两国军队在同样使用‘常规武器’的前题条件下,日军每一次战役都是以少数对多数的战役。”

    我很不高兴,就调侃:“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了,你们再来试一试……”

    我的话后来发表在我的作品里。我的话发表以后在日本没有任何反映,而在中国却受到严厉批判。奇怪的是,我调查了那位批判者,他的家乡,他的家族,他的家庭成员恰恰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受到了日军的强暴。??天下的事情真是令人难以理解。

    话说回来,我喜欢《亮剑》。我希望现在有《亮剑》精神,将来有《亮剑》精神,过去,也有《亮剑》精神。

照片说明:1933年3月4日侵华日军兵321人兵不血刃占领承德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