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5.4亿元,并在2007年前完成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扩建”,昨天,由南京晨报独家报道的《遇难同胞纪念馆将3倍扩容》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遇难同胞纪念馆周边的居民、高校的教授、大屠杀幸存者、普通市民……每一位打进电话的读者、每一个被采访对象,他们都会急切地说:“说吧,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容,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古稀之年的方时伟老人远赴日本指证细菌战,他说:“我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大屠杀幸存者孙学兰说:“即使我们这些人都不在了,还有活生生的证据存在”。岁月在一天天流逝,现在尚活着的300多位大屠杀幸存者也将一天天老去,每年12月13日防空警报拉响时,300000冤魂勾起南京人最深的痛。悲伤、愤怒、控诉、警醒,没有人能忘记过去。揭露日本侵华暴行,反对战争,争取世界和平,今天,600万南京人责无旁贷;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义不容辞。
人大代表王湘、政协委员毕大容的“一元钱”提议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一元钱于我们每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万涓溪流,终究汇流成河;众志成诚,南京人将同时在城市中央和市民心中树起扩建的纪念馆。
每一个带着您体温的硬币,每一个南京人捐出一元钱,每一颗跳动的心……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议,每人为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捐一元钱
“我没收入,但一块钱我一定要出”
有意捐款的市民可前往晨报,留下您最想说的话及对扩建的建议,热线电话:025?84701110
〖建言〗
纪念馆扩容一定要有目标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吴小晴认为,江东门纪念馆的扩容是必要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证在继续收集,最重要的是实物,还有采访的录像等等。有了新的东西,场馆就要扩大。但是,主体工程扩建,不应忘记其他散落的遗址。纪念馆的扩建也不是盲目的,政府投入那么多钱,纪念馆扩建后,里面怎么设置、利用等问题都应该有目标、有计划。
吴教授说:“扩建是为了更好地收集、保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证,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怎么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就是要申遗成功。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的战争罪行一定要有一处世界遗产,南京大屠杀遗址可以与731部队及其他地方的遗址联合起来以一个点为中心申报。”
见证历史的文物 也要保护下来
南京第二档案馆的文俊雄称,纪念馆扩容很重要,但保护文物更重要。纪念馆是在原址的基础上人工建的,但南京很多能见证大屠杀历史的文物没保护下来,如利济巷等多处当年日军慰安妇住所,这些才是真正的文物。文俊雄强调扩建后硬件上去了,软件一定要跟上,做些实在的事情,如南师大研究中心和南大一起合作的《大屠杀汇编》,保护幸存者并给予他们困难补助等。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和对日军暴行的调查,目前经费、人力等全部由民间自己解决,作为事件所在地的南京政府如果能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是最好的。
不仅是40天的大屠杀 还有8年的殖民
南师大历史系教授经盛鸿称,江东门纪念馆扩建很好,场所扩充了内容也要扩充,这是相当重要的。经盛鸿称,纪念馆扩建首先要对史料进行重新整理、核实,现在纪念馆里的部分布展照片是错误的,如将发生在东北或上海的事情搬到了南京来,“12.13”是在寒冬腊月,有些照片上人物竟是短袖夏天的装束,这样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其次,扩建后应充实更多的东西,日军在南京犯下的“12.13”南京大屠杀只有40天的时间,而日军对南京的殖民统治却进行了长达8年的时间,期间日军干了太多的坏事,如在政治上扶持三代伪政权,在经济上的掠夺,从南京浦口码头将矿产运回日本,以战养战。在文化上进行奴化教育,当时在南京有几十种日本人办的报纸、电台和杂志,这些是绝大多数南京人不知道的,所以有必要充实进去。
〖倡议〗
“我们应该做点事!”连续五届当选南京市人大代表的王湘看到晨报关于“江东门纪念馆扩建”的报道后非常激动,她提出一个建议,每人捐出一元钱。王湘说,捐钱不在于多少,是要表达南京市民的一种历史关怀精神,通过这个捐款行动让更多的人切身感受和参与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这些年我们很多人大代表都陆陆续续提出过扩建意见,现在终于有了肯定的答复,真觉得是件好事。”王湘说,南京大屠杀的许多资料都保存在江东门纪念馆里,这些年由于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努力,馆里收集的侵华日军犯罪铁证越来越多,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如果江东门纪念馆得以扩建,这些历史资料就能够更好地保存和供游人参观。
“我这两年也去纪念馆看过,的确规模小了,一些陈列内容也十分简陋,特别是一出大门,周围环境杂乱,与快速发展的河西新区不相适应,还有损南京在国内外的城市形象。”王湘建议,把纪念馆的扩建和河西地区的规划结合起来,加强控制性规划,在保护区内不建多层以及与纪念馆不相称的建筑物,为该处今后更大的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也营造和加强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现在河西的新建项目增多,加强河西建设用地的规划与控制已成为当务之急,王湘说,尽快做好纪念馆周边环境配置的规划很重要。
省政协委员江南知道“江东门纪念馆扩建”的消息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们能做些什么”,记者告诉他,王湘代表有个“一元钱”提议,江南连说了几个“太好了”,“我不仅自己要捐,还要告诉我身边的人,发动大家一起参加。”虽然不是南京人,但在南京生活多年的江南深深懂得江东门纪念馆在南京人乃至全世界华人心目中的地位,“捐多捐少不是问题,最怕的是人们淡忘了那段历史。”
南京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毕大容很小的时候就去参观过江东门纪念馆,“那些图片、遗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里面我一直觉得压抑,应该是它愤怒、控诉的主题带给我的吧,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非常好。”毕大容现在已经是五六家美容院的老板,一元钱对她来说太微不足道了,“我想先响应王湘代表的提议吧,表达一份心意,今后我会尽自己的能力再多做一些事情。”
〖响应〗
“扩建是全南京人、全中国的大事”
前天,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孙学兰老人对记者说:“纪念馆扩建,对我们来说是个安慰。”昨天中午,记者把报纸送到老人家。
老人和老伴、儿子、孙子一起生活,住在一套老式的楼房里,老人正在吃午饭,见到记者,老人非常高兴。“快,你给我读读,我眼睛不好,看不清。”老人急着要听报道的内容。
“纪念馆扩容要很多钱吧?政府拨款够不够啊?”老人问,“南京有几百万人,要是每人捐一元钱,就有很多啦。开始捐了吗?我现在就捐!”话音未落,老人就急匆匆地站起来要去拿钱。
“纪念馆扩建是件大好事,有的幸存者年纪大了,不在了,年轻的人可以到纪念馆了解历史。如果纪念馆里的罪证、资料多,还有实物,那年轻人不用我们说,他们也会了解得比较完整。所以,这不仅仅是遇难者家属的事,也不仅仅是我们幸存者的事,而是全南京人、全中国的大事,大家都应该关心,并且尽自己的一份力。”老人这样对记者说。
“我没收入,但一块钱我一定要出”
1920年生的丁荣声也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现在老人和三儿子住在一起,一室一厅的房子。老人身体状况不太好,腿脚不便,几乎没有什么户外活动。
大概从去年10月份开始,老人的耳朵有些“不灵光”,听力下降,记忆力开始减退,思维也不如从前清晰了。记者和她说了很多话,每句话都要重复好几遍,老人才能明白,但是,当记者说到“江东门纪念馆”时,老人立即点头说她知道这个地方。记者指着晨报告诉老人江东门纪念馆要扩容了。“我不识字,要扩建啊?好啊,好事情哦。日本人来时,我还是小娃儿,虚岁只有20岁。我看到日本人的飞机和炸弹,看到他们扔炸弹炸平房。”老人一字一顿地说。
听说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倡议南京市民每人捐一元钱,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她说:“我干不了活啦,靠儿子养着,没有收入,但一块钱我一定要出。”
一些市民说让市民对扩建建言献策
当被问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否需要扩建一事,大多数南京市民非常支持扩建。
在石头城附近某公司工作的苏先生说:“纪念馆早该扩建了,还要加大宣传,让市民组织自发活动参与建设”。在一家网站工作的高小姐认为,纪念馆应该扩建,这毕竟是南京历史上的一次很重大的事件,扩建之后还应增加其内涵,多陈列一些资料、历史物品,加深人们对这次事件的印象。国企员工张先生觉得扩建当然是好事,只是不知道扩建之后是否又要收门票了,希望仍然以免费方式对市民开放,不要把老百姓拒之门外。并建议扩建时还要再勘定一下数据,因为当年惨遭毒手的南京民众远不止30万,希望能有个准确而有说服力的数据。机关干部周女士建议,发动每位市民来对纪念馆怎样扩建建言献策。
市民张先生还提出了这么一个具体建议:针对日本人每年参拜靖国神社的“拜鬼”行为,我们的纪念馆里完全可以搞个“鞭鬼”的雕塑。杭州岳飞坟前,就有一尊秦桧雕像,是跪在墓前磕头谢罪的样子。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我们也搞几个日本战犯跪在死难同胞面前谢罪,准备好藤条供参观者鞭打这几个战犯。
在街头采访中,记者也碰到了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他们表达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其中一位先生说:“完全没有扩大的必要,尤其是扩建。真的,整个城市搞得太严肃了,制约了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