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说明:7月4日飞虎队飞行员吴其轺抗战物品捐赠仪式在杭州举行


    人民网日本版7月15日电 7月3日,笔者到了吴其轺先生家,又一次握住这位抗战老兵的手。吴老还是那样诙谐,他仍然用三年前的口吻对我调侃:“我是下等人,你可以随便打,随便骂。”

    在“七•七事变”71周年即将到来之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杭州举办了吴其轺先生捐赠文物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副馆长唐晓辉,文物部主任段晓薇亲临会场主办了这次新闻发布活动。参会的有浙江省、杭州市的各个媒体,以及杭州大学的领导。吴其轺今年91岁,抗日战争时期是美国援华空军中美混合大队的飞行员。全国解放后,他在浙江大学工作过,现在,是隶属于浙江大学的退休人员。

    三年前,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寻访到更多的亲历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北京晚报》派出精兵强将的记者群体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追踪报道。我是看了《北京晚报》刘航记者对吴其轺的采访后,才向抗战馆馆长沈强申请,并得到批准去采访吴其轺先生的。

    此次在杭州召开的吴其轺抗战文物捐赠仪式,可以说,是让吴其轺先生“如释重负”的一次精神仪式。吴其轺先生握着我的手笑着调侃:“把这些破烂交出去,不遗憾、不伤心、不叹气、不伤感、不怀念。这些东西,60年来给我带来无限的苦难和惆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希望要吗?快拿去!快拿去!”

    吴其轺先生握着我的手开怀大笑,我看见他一半的牙都没有了。

    笑声中的他也许不伤感。但我从内心里悄悄地刺痛、隐隐的悲伤。

    吴先生所说的“破烂”,就是那些从抗日战争后期,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发给他的各种军装。这些物品伴随老人60几年,既有光荣,也有耻辱;既有生命危险,也有扬眉吐气。这些“破烂”后面的故事,确实是琳琅满目、泪流满面、酸甜苦辣、罄竹难书。

    我认为,“破烂”在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意义,甚至能牵扯上国家历史、民族利益来。如此而已。比方他捐出的日本军官在投降时送的德国蔡司相机,我亲自看过,速度1/500秒,光圈3/16。还有UV镜!装上120胶片还能拍摄出艺术照片!产自上世纪40年代,同类蔡司相机在欧洲曾拍卖出35万欧元的价格。

    吴老头儿认为是“垃圾”、是“灾难”、是“厄运”;

    战争博物馆的人员认为是“物证”;

    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商人手里,就是金钱!

    在欧洲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的研究者手里,是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勾结的“铁证”。

    在照相机生产集团的技术人员手里,德国人对照相机镜头的磨光技术,就是无价之宝……如此类推。

    吴其轺1918年出生于福建闽清,1936年,进入杭州笕桥空军军官学校学习。学校没有固定的训练场所,学习生涯无异于一次长征。他和他的同学们从杭州一直走到了昆明,由于条件限制,吴其轺并没有受到多少专业飞行训练。1941年毕业后,他被编入中国空军第5大队,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驻守芷江机场,军衔上尉。

    吴其轺在中国空军中美混合联队中累计飞行了800多小时,他驾驶的战斗机总共被日军击落过三次。其中第一次被击落时也带给他飞行员生涯唯一一次重伤。1941年6月22日,吴其轺的战机被日机炮火击中,坠入岷江中,而他的腿部、臀部受伤,幸亏被当地老百姓救起。这次负伤使他休整了一年才重新回到战场。1945年4月12日,一次打击武昌火车战日军的行动中,吴其轺的战机引擎被击中失灵,迫降在离芷江120多公里的龙头湾。安全着陆之后,吴其轺只得选择步行赶回芷江基地。在离芷江80公里的怀化,他搭上了一辆货车,终于在17日安全回到芷江基地。在美国空军的档案中,仍然保存着吴其轺在这几天里的失踪记录。

    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部副参谋长今井武夫乘坐专机从汉口起飞前往芷江洽降。日本人很怕半路上遭到中国空军袭击,在机翼上绑上红带子。到了岳阳上空,由吴其轺等人驾驶6架P?51战斗机在前面领航,把洽降专机押送到芷江机场。

    在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大礼堂内举行。吴其轺作为美军援华空军第14航空队第5大队的分队长,带领他的全体队员,穿上笔挺的军服,坐在会场的第一排。

    吴其轺回忆:应邀参加日军投降仪式的有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军事代表和驻华武官,以及中外记者、厅外仪仗队和警卫人员近千人。8时52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特派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陆军参谋长萧毅肃、海军总司令陈绍宽、空军第1路军司令张廷孟等5人步入会场,随即就座受降席。8时57分,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代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上将率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中国派遣军舰队司令长官福田良三中将,台湾军参谋长谏山春树中将等7人,脱帽由正门走进会场。冈村宁次解下所带配刀,交由小林浅三郎双手捧呈何应钦,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此时恰好是9时正。然后,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受降仪式约20分钟。

    吴其轺说:“这20分钟的精髓,贯穿我的一生,影响我的一生,升华了我的一生。”

    我问精髓是什么?吴其轺回答:“中华民族是不能战胜的。正义的力量才是永恒的。”

    我采访过的亲历日军投降仪式的人物仅有三人。我相信,活在人世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也就是这三人了。他们分别是84岁南京的王楚英先生、香港88岁的林雨水先生,和杭州90岁的吴其轺先生。在日本侵略中国的15年中有三千多万人死伤,但是,今天见证日本投降的,时至今日,也只有这三人了。

    受降仪式约20分钟,这20分钟确实是吴其轺人生最为光彩的时间。

    抗战胜利之后,由于参加了88次空中作战,吴其轺获得盟军总部授予“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另外还获颁“航空勋章”和“单位集体荣誉勋章 ”。

    解放后,他在监狱生活了20年,出狱后,又蹬了6年三轮车,一年365天没有休息日,一车装卸600斤,一顿吃一斤,一天挣1元2角人民币……

    如今,吴其轺退休后住杭州,就笑眯眯地坐在我们的面前。

    以上这些文字,是我曾经发表在人民网日本版上《击落侵华日军飞机2600架•抗日航空烈士3294人》一文中的节选。这次重新刊登、晾晒,是为了各位尊敬的读者再一次以浓缩的文字,了解吴其轺先生的人生精华的斑斓色彩。

    这次吴其轺先生把自己保存多年的抗战物品捐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这些物品有:侵华日军陆军航空兵川崎运输机上的座椅、日本投降时日军飞行员在南京机场送吴其轺的德国蔡司照相机、美国援华空军中美混合大队飞行员全套的飞行服装等用品,共24件。

    全国解放后,吴其轺先生从台湾潜逃回大陆,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后来,又进了20年监狱。如果吴其轺没有进监狱的话,这些文物早就在一次次政治运动的大风大浪中荡然无存了。笔者曾经这样描绘吴其轺:

    “我一直在想,如果吴其轺在85岁的时候离开这个世界的话,他是英雄呢?还是被人遗忘的“垃圾”?如果在1967年,那么,他绝对是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不齿于人类社会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渣余孽。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就是这么奇怪的;昨天可能就是狗屎,今天可能就是英雄。”

    一些破旧的衣服,在吴其轺自己的眼里是:60多年无限的苦难和伤感;可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的眼里却是难得的文物!??皆大欢喜!

    笔者看过吴其轺8本日记。其中一篇,1957年1月13日:“寒冬腊月,光脚踩泥。已冻得失去知觉,冰碴刺骨而不知觉,血肉模糊而不知痛。问管教,可否穿鞋踩?踩泥效率会提高。答曰:‘你们这些国民党残渣余孽,还想复辟蒋家王朝不成?’苦笑而已……”

    笔者最赞成推翻腐败的蒋家王朝!而吴其轺打内战时是在美国西点航校学习呀!

    不比年轻的记者、作家。笔者今年54岁,丰富的人生阅历让笔者在一片朗朗的笑声中能清楚地分析出其中人生的心酸、苦难、无奈、惆怅、悲伤、哀愁和无尽的故事心态。这些故事,有外国侵略者带给我们的,也有我们民族的历史中自己带给自己的。

    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在早稻田大学讲话时也说,“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笔者这样理解胡主席的讲话:

    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即是忠告别人的,也是告诫自己的。

    ??这样理解,不知可否?万望读此文的各位师长指教?

照片说明:1945年9月9日的日军投降仪式上吴其轺和战友们坐在第一排
照片说明:最后地触摸跟随60几年的军用品吴其轺没有丝毫的伤感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