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高涨,这不仅给作为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教育公众的博物馆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使博物馆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是我们每个文博工作者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特别是纪念类博物馆,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走出自己的路,在新的时期得以生存和发展,以更高的起点、更广的角度发挥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现代化强国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 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爱国主义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永恒主题。尽管21世纪人们的理念与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思维情趣、审美观点有所改变,但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观念不会变。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巨大力量,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纪念类博物馆,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其教育、鼓舞、凝聚和激励广大群众的作用,唱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为两个文明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以文物为根本,以史实为依据,赋予历史文物与事件新的灵魂,充分揭示其历史内涵及现实意义。纪念类博物馆的内容一般都比较严肃,因此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性质来开展工作,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形式和内容上赋予一些时代气息,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竞争力,创造出最能代表自己特点的高水平陈列,使观众既能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又能获得美的享受和科学文化知识。就拿“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来说,扩建馆之初就采用了一些高科技的现代化的声、光、电等技术手段,运用了场景、油画、雕塑、蜡像、多媒体、闭路电视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具体地记录和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增强了展览内容的真实性与可读性,使观众身临其境,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让这一历史永远铭记在记忆中。2001年我们在对展览进行调整时,又增加了“国歌墙”及“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反日抗战” 的新内容,使展览更接近历史,更贴近群众,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二)举办各种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结合博物馆自身的特点,弘扬主旋律,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纪念类博物馆大多面临着门庭冷落、观众稀少、资金缺乏的窘迫境地。要想走出困境,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就要把博物馆置身于观众之中,进而服务社会,服务观众。流动展览和巡回展览不失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纪念类博物馆较之综合类博物馆有较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充分发挥这些特点,积极举办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补充,又可增加经济效益。要选择那些能够激发人们爱国主义热情、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题材,对人们,特别是对广大的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为建设现代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使他们能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我馆举办的“侵华日军罪行”、“盖世太保暴行”、“黄埔军校史”“毛泽东徽章”等展览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说那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贴近社会、具有时代气息的临时展览,不仅能加大博物馆对外宣传的力度,扩大影响,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广大观众更直接、更方便、更迅速地了解国情,知晓历史,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总之,展览内容的不断丰富,展览形式的不断变化,都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这一主题,使纪念类博物馆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这是博物馆的立足之本,生存之关键。
二、深化改革,增强博物馆的活力
纪念类博物馆除了要有独具特色的高水平陈列外,科学的管理,完善的机制,健全的制度,也是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从改革管理机制入手,在加强管理中求生存,求发展,以增强其内部活力,实现其社会价值。要彻底打破“铁饭碗”、“大锅饭”等旧的体制,取消终身制,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做到职责明确,奖罚分明。要改革分配制度,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岗位津贴制。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地组建机构。同时,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使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只有这样纪念类博物馆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博物馆专业人才
纪念类博物馆是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培养人、塑造人、教育人的职责,如何完成这一使命,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一个重要的保证就是要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博物馆专业人才。
首先,要有一批具有丰富文化知识、业务水平和管理才能的领导者。他们必须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摸准时代脉搏,认清当前形势,认清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根据时代发展的总体趋势确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和实施规划,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使纪念类博物馆能够以其独特的优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其次,要有一批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研究人员。通过他们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不断挖掘,研究其深刻的内涵,从而使其产生更大的感染力和更强的震撼力,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科学研究是博物馆的三项职能之一,纪念类博物馆所展出的内容主要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何使这些看似单一的事件和人物发挥其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单纯地指出事件的过程、人物的经历是不行的,必须深入地挖掘其内涵,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理论性的认识,才能紧紧地抓住观众,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可见博物馆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博物馆的内容;而内容是否丰富,又影响着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说高水平的研究人才是博物馆必不可少的。
另外,要培养一支优秀的讲解队伍。讲解员是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讲解员的工作态度、自身修养及服务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参观人数的多少,观众回头率的高低,并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形象。因此,博物馆的讲解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他们既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又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能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着深刻透彻的理解。讲解员不是对讲解词的机械重复,而是要理解展览内容的深层意蕴,用准确、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陈列的主题思想和内容。通过讲解员周到细致的服务来感染观众,带动观众的思维,让观众不仅停留于欣赏和观看,还要使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得到心灵的陶冶和净化,以达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所以,高素质的讲解人员是博物馆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四、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
博物馆必须重视研究观众。观众是博物馆服务的对象,也是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纪念类博物馆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外,还要增强服务意识,要把更多的观众吸引到博物馆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认识它。苏东海先生说:“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要体现在高质量的服务中。”
服务是品牌,观众满意是博物馆追求的目标。树立热爱观众、真诚为其服务的意识,使观众在接待咨询、引导讲解、购物休息等一系列活动中畅通无阻,舒适便捷,才能让观众流连忘返,百来不厌。服务内容包括很多方面,除了要微笑接待、热情讲解、耐心解答外,方便的设施、优美的环境也是重要的部分。例如在博物馆内配备轮椅车、婴儿车以及为观众提供休息和服务场所等等。这些细致周到的服务,都为博物馆赢来了信誉,而信誉又带来了效益,这其中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
五、加强自身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
尽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纪念类博物馆,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但仍然有很多人对它不够了解。在我接到的有关咨询“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情况的电话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本地人是打听我们的地理位置,甚至是打听我们的展览内容。这除了有观众自身素质等原因外,博物馆自我宣传意识淡薄,缺乏宣传的主动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纪念类博物馆,要扩大影响,寻求生路,必须增强自我宣传意识,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深入机关、工厂、学校进行宣传。今年年初我们组织部分人员到大专院校、事业机关等单位搞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我馆,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请进来就是对中小学生、军人、老年人等实行免费,对一些团体和特殊人群实行优惠,从而吸引大量的观众。另外,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包括新闻媒体、广告牌、纪念品、座谈会、大型活动等来扩大影响。例如每年的9月18日,我们馆都要组织各界群众举行大型的广场晚会,鸣警钟14下,以警示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活动不仅让更多的人知道“九?一八”,了解“九?一八”,而且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取得了巨大的宣传效果。
综上所述,纪念类博物馆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公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文化市场的日益丰富,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把握自身定位,树立社会形象。机遇与挑战并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在。只有改进服务理念,突出自身优势,向社会提供独具特色的文化和精神产品,以其鲜明的个性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观众,才能增强感染力,才能更充分地发挥纪念类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