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本首相更换使中日关系面临新考验。对此,在中国日报社与日本言论NPO共同发起和组织的第四届“东京-北京”论坛期间,中日两国四名学者、官员谈了各自的看法。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对中日关系的战略认知虽有一定共识,但差异也很明显,特别是在对战略高度的认识上。 

    顺应变革的时代主旋律 

    周牧之 

    这两年,我主要在美国从事研究,同时也访问了欧洲、南美。我的感觉是,当今这个世界,变革是一个主旋律。 

    今天,欧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多个国家之间壁垒消失,形成统一市场、统一货币,各国人民自由往来于国界之间。这个条约的宗旨,给欧洲人带来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机会、更多的稳定、和平、安宁。 

    今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我们看到,不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候选人,喊得最多的口号都是"变革"。美国迫切需要变革。美国今年大选出现了黑人总统候选人、女性副总统候选人。如何消除人种之间、性别歧视与不平等,正成为美国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 

    在亚洲,近40年来,东亚是最具活力的地区,包括60年代日本、7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及持续高速增长了30年的中国。但在亚洲,尤其是中日之间,国家之间的信任、国民感情交流,都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两国至今仍缺乏经济一体化、分工合作的机制,既没有FTA(自由贸易协定)、投资协定,也没有能源环境和金融合作机制以及预防传染病的合作机制。可以说,区域内合作机制建设才刚刚起步,有些甚至还没有提到政治日程。 

    非常遗憾地说,缺乏合作机制明显地阻碍了中日两国共享大交流、大分工时代的繁荣。当前,中国崛起和亚洲分工合作的深化,无疑正在改变亚洲格局。双方如何摆脱开一些枝节问题,创造双方都能接受的亚洲未来,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战略问题。 

    我们需要通过各界领袖对中日关系重大问题的沟通,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将问题变成课题,再将解决课题的过程变成一种契机,并把这种合作契机变成机制。 

    中日是亚洲的两个大国,两国有责任感的政治家、媒体、学者、产业界人士应当对时代呼唤变革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应当携起手来,加入到变革的主旋律中去,勇敢地挑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为稳定发展的中日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是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教授。)


    黄大慧 

    再过几日,日本新的领导人又要产生了。此时此刻,日本人在关心下一届首相是谁,中国人则在担心下一届首相的对华政策。 

    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日本是国家领导人更替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从二战结束到现在,最短的仅54天,而冷战结束后至今,日本首相有6位首相任期都不超过一年。如果福田康夫首相本月24日正式离任,恰好执政365天,位列日本二战结束以来"短命内阁"第9位。这表明冷战结束后特别是1993年"55年体制"崩溃后,日本政治进入了不稳定期。而动荡的日本政局,还带来了日本内外政策的变化。 

    中国人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在冷战结束以来的十几年里,日本的对华政策往往随着首相的更替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实践证明,只要日本领导人奉行积极的对华政策,不断加强与中国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两国间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中日关系就能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反之,则会使中日关系的发展蒙上阴影,甚至遭到破坏和出现倒退。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政治的总体"保守化"、"右倾化",日本一些政治家为迎合日本社会中伴随中国日益崛起而滋生的对华消极舆论,在对待与中国关系方面往往表现出比较强硬的姿态。这种情况在日本主要领导人发生更替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近几年来,从小泉到安倍再到福田可以充分说明,日本政局的变化、首相的更替,往往会带来日本对华政策的不稳定,甚至使日本对华政策失去应有的连续性。这种不稳定的对华政策是十分不利于中日关系发展的。 

    相比之下,中国对日政策却呈现了相当持久的连续性、稳定性。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中日关系,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中国政府始终能够基于中日关系战略大局处理两国关系。 

    发展中日关系需要中日双方共同付出努力。中日和谐取决于两国领导层和人民的共识,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日本对华政策的稳定和持久性。一个和谐的中日关系有助于东亚,也有助于日本,日本需要有这样的战略眼光。(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日]添谷芳秀 

    这两年,日中关系发展轨迹十分清晰:中国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想法。 

    关于参拜靖国神社,安倍宣称不公开去或者不去,但我想他没有去。这样,就解除了中日关系中的一个悬案。此前,在中国整个外交中,只有对日外交是一个非常模糊的黑匣子。中国与美国、东南亚、俄罗斯都保持较好的关系。中国的方针是尽量改善对外关系,全力应对国内问题。为此,中国希望建立一种理想的亚洲关系框架。两年前,日本没有进入这种整体框架。但是,因为解决了历史问题,确切地说是解决了参拜问题,日本终于纳入中国外交基本框架之中。 

    所以,在最近的一些调查中,都可以发现,近两年来中国国民对日本的感情在好转。这也可以折射出中国政府改善中日关系的基本方针已经开始实施,国民理解了政府的这种方针,并把这种方针转换成了行动。假如这种影响持续发展,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情感潮流。 

    另一方面,日本却没有这样一个前提。许多日本人基本上认为迄今为止的日中关系并没有变化。日本方面并没有提出一个改善日中关系的战略。这段时间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民众对中国好感下降,这显然受前不久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可以说,日本的对华政策受这种民意变化的影响很大,所以显得很被动。 

    但这种情况是短期的,因为中国政府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已经开始重新调查。不论结果怎样,只要是客观的结果,假如日方判断中国调查结果是真实的,那么日本国民就会接受调查结果,并会逐步改变自己的看法,但这需要时间。 

    (作者是日本庆应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中国发展影响日本民意 

    [日]沟口善兵卫 

    应该说,目前的日中关系不太坏。现在中国对日感情好转,小泉时代那种针锋相对的尖锐对立感在日本也已经消失。我认为,影响日本民众对华态度的中国食品进口问题,其实并不是日中两国之间的问题,而是中国国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的问题。所以,它是一个因为中国发展而带来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要相信中方会通过制度设计来加以解决。现在,中国逐渐富裕,经济上强大了起来,在国际上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中国强大了,中日关系也就会发生变化。 

    对中国自己来说,必须考虑建立确保食品安全的制度,考虑在事件发生后,如何更快地公开有关信息。这是中国必须做到的,不做到就会出问题,就会影响中国内部的稳定与和谐,就会影响中国的形象。所以说,食品安全问题,是中国在走向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必然遭遇也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就会给日中关系带来正面的积极影响,就有利于双方建立互信。 

    其实,不单是中国,日本也遇到过这样问题,发达国家都曾遇到过这些问题。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日本也曾出现过严重的环境污染、劳资对立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了日本的形象。不论欧洲还是美国,也都是通过自己长期的努力逐步加以解决的。所以我认为,日本民意的变化是可能的,当然,这要更多地取决于中国的发展。 

    (作者是日本岛根县知事。本文与本版周牧之、添谷芳秀的文章由旅日华人学者刘迪先生采访整理。)
 
      环球时报   2008年10月08日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QQ:49234746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