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平时彬彬有礼,特别有礼貌,但如果你惹了他,那就很恐怖,他马上会判若两人。”在国家图书馆工作的韩惠去年曾到日本参加业务交流,对日本人的这一特点印象深刻。在此之前,她曾在北大日语系读了7年,接触过数位日本老师和同学,见到的都是日本人谦恭礼让的那一面。
让她产生如此看法的事情是这样:在日本期间,某天,她和一位学英语的女孩一起坐地铁。人们都紧紧夹着肩膀,小心翼翼地坐在座位上。学英语的女孩一贯大大咧咧,坐下时腿不小心碰到了旁边的老太太。那位和蔼可亲的老太太立刻变了脸,很严厉地训斥了她一顿。
“日本人的脸就像日本的天气,说变就变。”2005年出版的《暧昧的日本人》一书中写道。很多中国留学生都发出过这样的抱怨。书的作者称其为“日本人的台风性格”。平时出奇的平静,台风到来时肆虐狂暴、摧枯拉朽。事实上,隐忍和突发始终是日本人性格中相互冲突、纠缠不清的两种倾向。
几乎所有去过日本的人,都对日本的安静赞不绝口。即使在拥挤的地铁上,也听不到大声喧哗,所有人都在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睡觉、听音乐、看电子读物。“在日本呆一段时间,人都不会大声说话了。我回来的时候,刚下飞机,突然想大笑三声。”韩惠说。
毕博咨询公司的金兰说,她在日本和在中国说话的音量差很多。说这话时,她声音轻缓,让人难以想象她在日本时还能怎样温柔。金兰生在日本、长在日本,最近两年才回国学习和工作,汉语说得还不流利。
从小被灌输了严格礼仪、等级观念的日本人似乎已经习惯了默默承受各种压力。在那本著名的《菊花与刀》中,美国人类学家对此直言不讳:“这些压力要求个人做出的牺牲太多??要求个人隐瞒感情,放弃欲望,日本人身上的负担是极为沉重的,他们要做出过度的抑制,因而得不到自己的幸福。” 日立中国有限公司的马凝曾经在日本留学5年,对这一点体会深刻。在她看来,日本的很多 棒球选手投身这项运动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他们认为自己是为了让观众高兴才会这么努力打球的。听上去有些怪异,但这就是日本人的隐忍。
隐忍的性格给日本人带来了很多正面评价,比如讲礼仪、做事专注认真,但外人很难认同。“不管什么时候,日本人的身体都是收紧的、小心谨慎的。”韩惠说。“日本整个社会给人一种不爽朗的感觉,有些沉重。”马凝和韩惠对日本的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生活舒适,日本人受教育程度很高,有很多优点,但他们并不喜欢日本的文化。
除了礼仪、等级教育,日本人的隐忍与终身雇佣制也有些关系。老一代的日本人基本上都是在一个企业干几十年然后退休。退休时,他们可以拿到几千万日元,这笔钱足以让他们还清房子贷款,安度晚年。而那些跳来跳去换工作的人很可能因为工龄不够,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在一个企业干一辈子,说来容易,实际上需要人具备相当强的忍耐力。尤其是,日企里面等级森严,下属跟上级说话都要用敬语,上司训斥下属措辞严厉、一点不留情面。“40年前,老一辈日本人的忍耐力很强,他们年轻的时候加入一个公司,工资是很低的。工作10年之后,工资才会高一点。但他们不能换工作,只能忍耐。”金兰说。
另外,日本向来注重集体,用金兰的话说就是“跟着大家一起走是没错的”,生怕自己与众不同。这也成为日本人个性压抑的原因之一。
隐忍意味着能量的积蓄,积蓄达到一定程度,自然要求释放。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日本老太太通过大发雷霆发泄情绪,而日本男人通常喜欢用喝酒唱歌来缓解疲惫。因为平常一贯隐忍,日本人在释放能量方面有很多花样。有些花样在中国人看来很怪异,有人还据此认为日本人变态。
事实似乎并非如此,马凝认为日本人释放压力的方式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生活压力非常大,所以他们玩的时候寻求的是刺激而不是心情愉快的享受。他们的娱乐是一种发泄的娱乐。如果不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压力,就很难理解这一点。”马凝在日本打工期间,对这种巨大的压力有切身体会。下班之后回到家中,人累得只想看无聊的搞笑电视,而且最好是能让人立刻笑起来那种。而她在打工之前对这类节目很排斥。
金兰说,日本现在的年轻人忍耐力比老一辈人差很多,具体表现之一是频繁换工作。由于现在生活条件优越,日本的年轻人不必再像前辈一样有忍耐性。新一代的日本人更喜欢表达、展现自己个性,而不再为了集体一味压抑自己。“和中国的年轻人差不多。”金兰说。经常穿梭于日本和上海之间的她最深的一个感受是: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相似点越来越多,界线正在变得模糊。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