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一次渲染钓鱼岛等问题的同时,也经常伴随着与“东海油田”相关的一些“巧合”事件
中国科考船只要在钓鱼岛海域有一点风吹草动,日本上下都要向中国提抗议,几乎成为一种惯例,这次也不例外。
无端指责中国正常科考活动
据日本共同社网站2月4日晚上报道,这天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对在钓鱼岛西北约30公里海域实施正常作业的中国“东方红”2号海洋调查船发出警告,要求停止调查,“东方红”2号未对日方的无理要求作出任何答复,在按计划完成多项水下调查任务后,驶离该海域。
2月4日,日本外务省先向中国提出了强烈抗议,要求停止调查活动。之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盐崎恭久发表评论,批评中国在船只探测有关水域前没有通报日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6日也首度出面,声称“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这个立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面对日本的无端指责,2月5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主管官员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官员,就日方炒作中方船只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科考一事提出交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月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有关船只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正常海洋科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从外务省到内阁再到首相本人,从“要求停止调查”再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仿佛每一步都是事先布置好的一样。日本这种步步为营的强硬表态背后实际上蕴藏着更深的政治图谋。
安倍的一张牌
“这主要是日本首相转移国内注意力的惯用伎俩之一。”中国军事专家宋晓军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
现任首相安倍这么做跟他支持率下降有关。就在日本共同社抢先渲染“日本抗议中国科考船在钓鱼岛海域出现”的新闻当天,该通讯社也公布了安倍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安倍晋三的支持率下滑4.7个百分点,降至40.3%,与去年9月就职时进行的类似民调相比支持率下跌近25个百分点。
希望利用钓鱼岛问题转移注意力的不仅安倍一人,他的前任小泉也曾这么做过。2005年2月9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反对,接管所有者(渔民)放弃的钓鱼岛灯塔所有权,当时也恰逢小泉在国内支持率下降。
除了转移注意力,“安倍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强硬表达,打民族主义的牌,而这张牌的目标拿中国再合适不过了。”宋晓军认为,这也是日本整体政策链条中的一环,“无论是发展正常国家、美丽国家、修改宪法,拿中国说事是最能实现这些目标的。”
醉翁之意在东海油田
其实,国内政治的需要只是日本政府对中国进行强硬表态的一个方面。日本媒体对钓鱼岛问题的大肆渲染另一个图谋就是,试图造成所谓“日本拥有钓鱼岛主权”的舆论氛围,借此扩大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而且巧合的是,每一次渲染出现的同时,也经常伴随着与“东海油田”相关的一些“巧合”事件。
举例来说,2006年7月2日,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发现正在中国海洋调查船“东方红”2号并提出抗议。那正是在2006年7月8日中日第六轮东海磋商在北京举行的前夕。
而此次日本渲染钓鱼岛主权问题的4天前(1月31日),香港《大公报》刊登了中国在东海的“春晓”油田的相关消息,消息刊发当天,日本时事社、共同社纷纷引述《大公报》的报道进行炒作。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即通过外交渠道,要求中国政府就《大公报》的相关报道作出说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为本报指出了这一系列“巧合”背后的“文章”,实际上“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科考船在钓鱼岛海域活动,日本并不关心,自从发现东海海底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后,日本人就开始关心起来。”
也就是说,“在东海石油争端中,日本越来越重视钓鱼岛的作用,认为以该岛作为战略支点,不仅在划分专属经济区问题上将发挥巨大效力,在安全上也更具战略价值,所以将钓鱼岛主权归属视为争夺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地坐实对钓鱼岛的‘主权控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王珊认为。
不仅如此,日本对钓鱼岛和东海的“关注”还是其整体海洋争夺战略中的一环。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石齐平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明的是强化钓鱼岛主权,暗的则是从大陆架的科学调查及远洋海军实力的强化着手。换言之,日本企图从多方布局,以推动此一‘百年大计’(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之语)的战略计划。”
日本如何监控中国科考船
日本将中国钓鱼岛12海里海域确定为敏感区,对不同性质目标采取不同方式予以密切监控
一直争议不断的钓鱼岛问题近日再起波澜。在引起各方关注的同时,日本经营多年的对东海海域监控体制也随之曝光。
分工协作、双重监控
长期以来,日本对其周边海域一直采取“分工协作、双重监控”的方式,将海上自卫队与海上保安厅这两支力量进行交叉配置。在东海方向上,由于日本海上自卫队主力均驻泊于吴港、横须贺等日本本岛基地,因此该海域的日常巡逻与监视任务主要由日本海上保安厅承担。
目前,东海方向以冲绳为界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分为第10、11两个管区,第10管区负责鹿儿岛以南、冲绳以北至韩国方向海域,第11管区负责冲绳以西至中国台湾、钓鱼岛方向海域。2001年10月,日本政府通过了《海上保安厅法修正案》,海上保安厅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夺控争议海区以及情报搜集等方面,并明显加大了在我国东海海域的活动力度。
日本“第二海军”主管监控
日本海上保安厅是日本防卫体制和海上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管日本周边海域的主要部门。虽然在编制上属于日本国土交通省,但在情报、技术支持甚至业务上都可以算作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外围力量,称其为日本的“第二海军”并不为过。
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规模惊人:设有总务部、装备技术部、警备救难部、海洋情报部、灯标部等5个职能部,辖11个管区以及海上保安大学和海上保安学校两所专业培训院校。
在装备上,日本海上保安厅共拥有各型巡视船520余艘、飞机70余架。其他国家的缉私、巡逻船一般仅配备机枪,但海上保安厅的巡视船上却普遍装备了多门20~40毫米口径舰炮,并且有近20艘巡视船的吨位达到了3000吨以上,相当于护卫舰的吨位。
海上保安厅在津轻海峡、大隅海峡、对马海峡等重要海上通道,都部署有雷达站和巡视船用以监视过往的船只,并一直与海上自卫队舰艇和飞机保持实时的情报交换。
同时,海上保安厅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军事情报搜集能力。如编号PLO1的“冲”级大型巡视船,船上配备了舰壳声纳、自航式水中摄像机等设备,具有很强的水下探测能力;“西科尔斯基”S76C型中型直升机是海上保安厅新近建造的航速最快的直升机,具有较强的夜间侦察搜索能力。
敏感海域争夺经验丰富
由于使用政府性质的“巡视船”可以避免出动军舰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外交和法律问题,因此随着近年来中日韩在岛屿主权争议和海域划界问题上的逐步升温,日本政府开始更加频繁地动用海上保安厅的“巡视船”对争议海域实施巡逻和监视。
在预案设置方面,日本海上保安厅将监视目标划分为外国军舰、政府船舶、民间“保钓”船只、外国渔船以及“不明国籍船只”等类别,并将津轻、对马海峡等重要水道以及中国钓鱼岛12海里海域确定为敏感区,对不同性质目标将采取尾随监视、警告、驱离乃至撞击等方式予以密切监控。
由此引发的海上冲突也时有发生。2001年12月22日,海上保安厅在大山崎灯塔西北方位约150公里的海域内发现一艘不明国籍的船只。随后,海上保安厅第10管区出动20余艘舰艇和数架飞机对该船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追逐,并最终在中国东海专属经济区水域将其击沉,船上15名船员无一生还。这是日本战后56年来首次向外国船只开火攻击,并造成了船沉人亡的严重后果。
2005年6月1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对一艘韩国渔船的追捕则引发了韩、日两国13艘巡逻艇长达30多个小时的海上对峙。
在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中,海上保安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2004年开始,日本海上保安厅对我国“春晓”等海上油气田进行频繁侦察,出动大批舰艇和飞机暗中为前往“春晓”油田附近海区的日本“调查船”保驾护航,并明显加强了在中日争议海域的监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