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刊登卓南生的“日本争‘常’造势虚虚实实”一文。文章说,日本为了实现“入常”的愿望,曾经大造舆论进行“诱导”,并以世博会为契机收买选票,接着又大事炒作美国的“支持”,但是日本争“常”的致命伤是它的“皇国史观”。至于美国的“支持”,文章认为那是徒有其名,因为对联合国改革最为消极的是美国,白宫岂能“只支持日本一国”“入常”,就连日本媒体都哀叹:“最大阻力,是来自盟友美国。”
去年12月一度降温的日本争“常”热(争取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热),一个多月来又告升温与沸腾。以爱知世界博览会和美国国务卿赖斯访日为契机,东京展开第二轮的“入常”舆论造势。
与此相应,结合着日本新出笼的历史教科书窜改等事件,曾经饱尝“皇军”铁蹄统治滋味的亚洲邻国民众反对日本“入常”之呼声此起彼伏。韩国官民上下一心,表示将倾其全力阻止日本“入常”是一个例子;中国各地民众自发游行反对,又是一个例子。在全球各个角落,据称已有两千多万网民(以华人为中心)上网签名反对日本“入常”。
与去年夏天至11月底日本第一轮争“常”的舆论造势一样,东京宣传法宝有三。
舆论诱导基本台词
其一是渲染五大常任理事国对日本的支持与“动摇”。基本台词是日本驻联合国次席大使北冈伸一的下列一段话:“法国相对比较支持日本,接下来是英国。俄罗斯问题不大,问题是出自中国。但当美国号召支持时,中国将处于孤立的境地。届时,中国是否还能够继续反对呢?”
换句话说,东京冀图制造一个错觉,支持日本“入常”已是大势所趋,北京与其孤军作战,不如讲究实“利”,争取“双赢”。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也。在东京看来,只要北京略显迟疑,松口表示可以谈条件,或者在票决时弃权,就是日本的胜利。因为,就连泱泱大国的中国也能以“利”(美其名为“国益”)相诱,或者在其造势下有所动摇,其他中小国家哪有不能个别击破的道理?
其二是对发展中国家展开银弹攻势,将ODA的经济援助与日本争“常”战略紧密挂钩。其三是拉拢德国、印度和巴西组成“四国联盟”,大造四国齐步“入常”的浩大声势。
爱知世博收买选票
平心而论,上述三大法宝能否给东京带来好运,日本官员与舆论界心里完全没底。在第一轮争“常”,即争取成为“有否决权常任理事国”受挫(两大改革方案皆无此建议)之后,日本确曾为不能一次到位而表示失望。但不久后就决心面对现实,重整旗鼓,并充分利用爱知博览会和赖斯到访的良机,加强其宣传力度,开展第二轮的造势。
据日本较早时的估计,比较明显支持日本“入常”的国家,东数西算也就是四五十个国家。许多与日本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与其说是倾向于同情日本,不如说是采取观望态度。趁着爱知博览会的举行,东京试图以ODA为武器,展开“接待外交”攻势,其中焦点集中于与日本没有历史瓜葛的非洲国家。日本外长町村信孝不久前就露骨地表示要增加ODA,特别是对非洲各国支援的数额。其如意算盘是,迷人的日钞将换来非洲的几十张选票。世人之所以有日本“入常”支持票已逼近百张大关的错觉,就是东京放出风声,手中已握有近乎所有非洲票的宣传造势的结果。
“美国支持”徒有其名
至于赖斯国务卿在美日新安保声明发表后的到访,尽管东京知道她此行更关心的是美国牛肉进口安检问题,但对她口头表示支持日本“入常”,仍然如获至宝,大事炒作。但在内心里,东京最不放心的其实也是华盛顿。因为作为现秩序最大得益者的美国,对联合国改革最为消极。
布什总统去年9月在联大洋洋洒洒的演说中,只字不提“改革”就是明证。难怪日本媒体在造势之余,也无奈地感叹道:“最大阻力,是来自盟友美国。”大前提是不改革,白宫的“只支持日本一国”“入常”,岂非空论?
在北京表态不赞成联合国定时限票决改革方案之后,美国迫不及待地发出类似的声音,充分反映了白宫想顺水推舟,让有关构想“空洞化”,及其比谁都不愿意改革的心态。所谓“只支持日本一国”也者,空头支票一张,哄哄远东亲密伙伴是也。小泉首相及其幕僚对此当然也心知肚明,但碍于面子及造势的需要,也就装傻作信以为真状。毕竟,要赖斯开金口说声哪怕是没有实质意义的“支持”,已是极限。
东京造势之三是渲染“四国同盟”。它固然曾让世人刮目相看,但却早已惹来了四国竞争对手的不满,并迫使它们也组盟造势对抗。数日前以反对“四国同盟”为目标的“咖啡俱乐部”在纽约召开,无疑增加了四国“入常”的难度。因为,只要以韩国、意大利等“咖啡俱乐部”成员国能拉到联合国191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的支持,日德等主张今年底票决有关安理会扩大方案的计划就不可能实现。
“皇国史观”是致命伤
银弹攻势效果尚未明朗、“美国支持”徒有其名、“四国同盟”带来100多国出席“咖啡俱乐部”的强烈反应,毫无疑问地,已抵消了东京大张旗鼓造势的冲击。至于邻国中韩两国官民日益鲜明与不动摇的态度,更不能不让盼望中韩落实“对日新思维”的东京感到沮丧。眼看着中韩对日本“入常”强烈反对的情绪,与日本同样急于“入常”的盟友德国不能不有所表态。
在4月4日东京举行的记者会上,前往日本出席“日本中的德国年”的开幕仪式的德国总统克勒便说道:“德国的经验是重视对过去的反思,从而努力开拓未来。日本只有加深与各国间的相互了解,才能克服这个困难。”
看来坚持“皇国史观”的日本,不仅在亚洲没有“人气”,就连其争“常”战友,也有划清界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