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夜景 |
编者按:2004年9月,应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邀请,中国基层工作者代表团一行60人访问了日本,60人的大团分成了三个小团,各个小团的侧重点不同,参观访问了不同的地方。他们走访了日本中央及地方行政机关、大中型企业、学术机构等多家单位,足迹踏过东京、山梨、福井等地。其间不仅有机会参加座谈会,听取各种讲座,同日方青年进行交流,还有机会在民宿期间亲身体验了日本普通百姓的生活。20天的行程虽然无法全面了解一个国家,但亲眼所见却是客观真实的。通过他们的笔触,也许能帮助我们感受一个丰富的日本。
9月4日,到达日本的第四天下午,日程为实地日语学习交流。日本国际协力机构招募了大量的日本青年志愿者参与此次活动,根据安排,访日成员要与日本青年朋友一对一地结成对子,首先要一起解决午餐问题,然后厮混一下午,在日本朋友的陪伴下购物或逛景。
兴奋。紧张。协调员刘大姐还在教室中讲一些注意事项时,我扫了一眼大家,只见众人神情各异,或双眉紧锁若有所思,或眼盯《日语21世纪》嘴里念念有词。“哈机没妈稀特,都走油漏西库(初次见面,请多关照)”“秋勾枯喏 呸克音 卡拉克妈西他(我来自中国北京)” ……这些句子,早已烂熟于心,现在抓紧时间最后复习几遍,一会儿就指着它去对付正在楼下等着的日本朋友了!
本次访问团三个分团共60人,当大家冲进体育馆与等候在那里的近80位日本志愿者接头时,体育馆立即变得比菜市场还热闹。“哈机没妈稀特”、“哈机没妈稀特” ……初次见面的问候之声此起彼伏。此情此景,颇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
“哈机没妈稀特,都走油漏西库。”我尽量用一幅自认为很标准的姿势和语调对我的搭档??一个正在读大二的日本小伙子说。
“你好!”他居然对我说了一句中文。姿势也很标准,但发音相当怪异。后来我才发现,他们手上也拿着一本类似《日语21世纪》的书,只不过是反过来的,用日语来标注了所有中国话的发音。照着教材念出的“你好”原来是这副德性,我也就能想像出自己对着《日语21世纪》念日本话时呈现在日本人耳朵里的形象以及他们的心情。
“秋勾枯喏 呸克音 卡拉克妈西他。”我又对着他说了一句。说得相当流利,我自己也很满意,心想,原来用外语交流如此简单啊!
结果,他对我说:“%#@#$&**(@$%@…”
我听不懂,一脸木然地望着他。他又对我说:“&^$#*&@*&!*$%$(&^@(*^&@…”
这下,我就更傻了眼了!
其他人的境况也比我好不了多少。后来大多数人都反映,学会的那几句寒喧客套话,半分钟就对人家说完了,然后就陷于漫长的僵局。你总不能没完没了地对人说“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吧,可除了这句,咱还会说什么呀!临时抱佛脚学的几句别的,要不用不上,用得上的,一时紧张也早已还给速成班的老师了!
团长金凤同志曾教导我们:在交流中如果语言不畅,听不懂对方说的话,不妨主动出击,用自己会的句子主动提问。这叫以己之长攻人之短,或可称为把球踢给对方。志强同学深刻领会了团长的教导,在对搭档说完所有会说的日本话后,他开始主动出击,教人说起中国的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人家学不会想打退堂鼓他都不干,硬是不辞辛苦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对人实施填鸭式教育,直到搞得小伙子晕头转向,舌头抽筋打不过弯来。这下子算把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厉害啊!要不人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呢!
拔苗助长只能产生“欲速则不达”的后果。虽然我们中国人一贯很瞧不起日本的文明与文化,认为它发源于中国,只能算中国的儿子;虽然我们走在东京大街上,面对各类文字招牌、路标并不陌生(日本文字,看起来就是汉字中的繁体字、残字加错别字),但经过成百上千年的发展,日语毕竟发展成了一门体系复杂的独特又独立的语言,仅用8个小时就能学会的人,若非神童,就一定是吹牛大王!
看着波波与萌萌们与日本人无障碍地交流,心里说不出的羡慕。同时,因自己不懂日语,与日本朋友相处时通常只能像哑巴一样呆着,既憋闷又惭愧。这样的心情,无以言表,倒让人想起一只猫来。
说,有一天这只猫带着同伴出游,在一个关口被严厉的狗卡住了,猫走上前学了几声狗叫,狗立即礼貌地放行了。猫回头对同伴说:“你看,会一门外语多么重要啊!”(待续)(董友斌)
人民网日本版 2005年01月05日
|
“日本,我们来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