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泉纯一郎
村山富市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日参拜靖国神社的举动引起了亚洲国家和国内和平人士的强烈批评,因为这是他就任首相以来的第4次参拜。虽然前首相村山富市在1995年8月15日表示“由于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与痛苦”,曾为解决中日历史问题带来一道曙光,但是,近年来小泉首相数次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和日本政界高官多次否定侵略的言论,使中日历史问题一再陷入黑暗的低谷。日本政府为何在历史问题上反复无常,到底是什么阻止日本端正对历史问题的态度呢?
■是冷战时期美国埋下的祸根
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实施单独占领后,对日本实行了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虽然有助于消除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的影响,但随着冷战开始,美国急于将日本纳入其反共阵营。特别是1948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成立和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便把日本作为反苏反共战线的最强大堡垒,抛弃了在日本实行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政策,在政治上草草结束了对军国主义的整肃,转而极力扶植日本的反共右翼势力,解除对日本战犯的制裁;在军事上解除了对旧陆军军校学员的整肃,允许他们参加“自卫队”,这批旧军人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自卫队”的基础。美国的根本目的是利用这些势力的反共本质服务于它的冷战遏制战略。
美国对日政策的改变,使日本战前的部分军国主义战犯、军人和右翼官僚政客重新回到军界和政界,导致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死灰复燃。这些人的军国主义思想和“皇国史观”根深蒂固,自然对他们在侵略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战争中所犯的罪行拒不认账,埋下了今天日本为侵略历史翻案的祸根。
■是日本封建神道天皇制笼罩下的阴影
在长期的天皇统治中,日本国民的思想被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教所禁锢,使日本国民对天皇的宗教式崇拜成为一种习惯,形成了日本式的思维定式,即日本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民族,天皇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国民应当效忠天皇并将天皇的统治扩大到全世界。这种极端自傲的“日本主义”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右翼势力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它与天皇制结合,发展成为日本的“皇国史观”。受这种观念支配的、近似疯狂的日本,正是打着“为天皇而战”的旗帜写下了血淋淋的侵略历史。
二战后,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利用天皇的巨大威望控制日本,天皇制的部分保留为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留下了精神支柱和“东山再起”的希望,并使以天皇制为基础的“皇国史观”和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延续下来,影响着后世一代代的日本人,成为日本国内形成“新国家主义”、“新民族主义”、“大国主义”等右倾思潮的一个重要原因,制约着日本国民对历史问题的认识。
■是日本国家战略“重美轻亚”的弊端
战后的日本一直将国家战略建立在日美同盟的基础上。自恃美国的保护和撑腰以及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实力,日本在对亚洲、特别是对华战略上不仅掉以轻心,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甚至视亚洲一些国家为安全威胁。这种“重美轻亚”的国家战略使日本在与亚洲国家的交往中缺少诚意和信任,表现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于是,在日本看来,如何对待与亚洲国家间的“历史问题”也就没有那么重要和严肃,情不自禁地表现出对历史问题的轻视。
另一方面,日本惟恐发展对华关系会影响日美关系,动摇日美同盟,但又注意到,一定条件下中日关系的改善会引起美国的担忧,从而提升美国对日本的重视程度。于是,日本将日中间的历史问题巧妙地运用到国际关系领域:随着日美同盟中矛盾的来来去去,日本时而以强硬的态度否定“历史问题”,疏远与中国的关系;时而借“历史问题”向中国示好,拉近日中关系,但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日美同盟这一日本国家战略的基础。
■是日本政治形势的推波助澜
近几年日本迈向政治大国的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在政治大潮推动日本奔向“普通国家”、政治大国的进程中,日本政界众多要员正在通过否定侵略、抹煞不光彩历史的方式,卸载历史包袱,树立其政治大国形象。这给正确认识历史问题设置了一道新的障碍。
此外,1993年日本“55年体制”崩溃后,以小泉纯一郎、山崎拓等为代表,提倡“修宪、强兵、走向国际事务”的新生代政治家们开始活跃,他们多在战后出生和成长起来,没亲身经历过战争,没有老一辈政治家那种沉重的历史包袱和对侵略战争的负疚感、赎罪感,他们虽然愿意就过去的历史做出一定的反省,但不希望亚洲邻国“翻老账”。这些抱有“新保守主义”的新生代政治家们已经掌握了日本的政治脉搏,在政治、外交等方面表现出与前人截然不同的“独立、自信”,甚至将对历史问题的强硬态度标榜为执政风格的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