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的战前态势和海军实力
日本的明治维新后,加紧扩军备战,迅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日本海军是其扩军重点,成为其向海外侵略扩张的主力和先锋。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1894年,出兵朝鲜,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成为进攻中国的急先锋;一战后乘机占领中国青岛;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二*二八事变”;1933年“热河事变”;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不断加紧实行“大陆政策”,使中日矛盾日趋尖锐,突出。
日本为一岛国,对外侵略扩张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而对外侵略扩张的胜利又使日本海军获得巨额经费和大量物资。922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海军实力迅速膨胀,成为仅次于英美而居第三位的海军大国。到1937年,日海军经费增到7.88亿日圆,已有舰船115.3万吨,还不包括许多炮艇,登陆舰及辅助舰艇。此外日本还有包括战列舰2艘,航母2艘在内的37艘舰船正在加紧建造。日本海军航空兵配有舰载机182架,陆上飞机629架。日本海军的不少舰艇和飞机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战时,日本海军还征用了大批商轮改做舰艇。
侵华战争开始前,日本海军由海军部和军令部分管行政和作战事宜。日海军主力舰队被编为第1,2,3舰队,其他舰艇属于横须贺,吴港,佐世宝,舞何等镇守府及练习舰队。截止1937年,日海军总数为12.7万人。常住中国的为第三舰队。日海军以旅顺,青岛,上海,马公等地为侵华跳板,在旅顺和马公设立要港路,在上海设有特种陆战队司令部。第三舰队所辖地11战队主要在长江流域活动,第10战队和第5水雷战队则游弋在中国近海。
2 中国的战前准备和海军实力
“一*二八”后,日对华侵略活动不断升级,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研究对日作战准备问题。1933年开始实施,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中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南京国民政府为形势所迫,采取一系列国防建设措施,海军也加紧对日作战准备。
(1)制定作战计划
南京国民政府从1933年开始到1937年抗战爆发初期,陆续制定了,〈海军建设及整理计划草案〉,〈国防计划〉海军章,〈改定海军作战计划之草案〉,1936,1937年度〈国防作战计划〉甲乙案,〈国军战争指导方案训令〉等,这些作战的核心是明确以日本海军为假想敌,首先要确保长江安全,其次“取攻势防御,确保江浙沿海”,再次“争持东海与黄海”以“谋获的中国海之制海权”,于“太平洋海战未决期间,能完全管制中国之交通。”
(2)加强装备建设,培养海军人才
战前中国海军通过一系列建设,舰艇的吨位,航速,对海对空实力有所提高,江防力量薄弱状况有所改变,但中国海防空虚的局面未从根本上改变。
1932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海军部注意加强海军正规化建设,加强训练,造就合格人才。1932??1937年间共培养学员和学兵2000多名,并有几十人到海外军校学习,他们成为中国海军的骨干。
总之,中日两国海军实力相差甚大,中国海军的海军编制;舰艇数量;装备质量;官兵数量,质量;后勤保障等均无法与日海军匹敌。中国海军舰艇总排水量为6.8万吨,而日本海军当时的中兴以上舰船就在115万吨以上。中国海军官兵总共约为2.5万人左右,仅为日海军12.7万人的六分之一。日海军认为,中国海军“各舰艇都是旧式的,且训练不足,不足为大日本海军阻碍。”然而就是这支海军坚持抗战八年,在战争中严重打击了日本海军的嚣张气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