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过这样简陋的纪念馆,石棉瓦和其它水泥瓦混合覆盖的房顶、黏土红砖垒砌的屋墙;没见过纪念馆建只有这样狭小的空间,仅仅四米宽、二十四米长;没见过纪念馆只有一个工作人员,一位遵从父辈遗愿的义勇军后代。然而,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采访的日子里,在当年义勇军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大山深处的一户普通农民家里我见到了。
开原市八棵树镇下窝棚村,65岁的农民杨守义就是这座抗日英雄纪念馆的主人。为了建这个纪念馆,为了宣传当地的抗日英雄,杨守义几乎倾毕生积蓄,耗尽了几乎所有闲暇的时间。这个看来有些简陋,但图文并茂,十分详尽的纪念馆,凝聚着一个普通农民对抗日先烈的无限景仰和十几年的心血。
一个还没有步入小康生活的农民为什么要为未曾谋面的几位义勇军将士建纪念馆呢?
杨守义这样平静的说:
“父亲死的时候有遗嘱,自己家的英雄,后代代代传下去,日本侵略东北这些事实别给忘了。今后叫后代小孩永记家乡这些老英雄、无名英雄……你别亡了给传下去。”
“为了我父亲的遗嘱,(第二)为了教育后人……。叫后人永远记着,记着着几位英雄们。这也是我家乡一个光荣……”
在这个小小的纪念馆中,详细的记载着辽宁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司令栾法章、副司令白子峰,以及白子峰的儿子白朴珍,侄子白朴林英勇抗日、慷慨赴死的事迹。
杨守义介绍说,栾法章是开原新边栾家街人,白子峰是开原八道岗子人。“九?一八”事变后,他们组织起抗日武装,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辽北地区影响最大的一支抗日义勇军队伍。杨守义的父亲杨景山与栾法章熟悉。在栾法章举起抗日大旗后,也加入了这支抗日队伍。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民众对日本侵略者开始了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而栾法章、白子峰等人正是最早进行抗日的义勇军将领。
1932年5月,东北讲武堂毕业的栾法章受在北平成立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派,从关内回到家乡开原组织抗日武装,并选择了开原与清原两县交界的大孤家子作为落脚点,树起了“抗日救国第五路军”的大旗。与栾法章有亲戚关系当地首富的白子峰,素有抗日愿望,听说栾法章招兵抗日,立即派其侄子、荒地村小学教员白朴林及次子白朴珍前往大孤家子联系抗日事宜。
白子峰,1877年6月12日生于八道岗子一富户人家,兄弟七人,他排行老三。白子峰生性仗义,为人爽直,不畏权势,乐善好施,在村中威信很高,人称“白三爷”。
时年54岁的白子峰虽然没有文化,但他深知“国破家不保”的道理,与家人商议为今之计需唤起民众,共兴救国图存之举。于是他亲自上街敲锣喊话:“父老乡亲谁家们,到了有饭大家吃,有衣大家穿的时候了,谁家没有吃的,先到我家地里去割!”
此后,白子峰将其拥有的570多亩田地庄稼(正是秋收的时候)全部散分给佃户,然后带领子、侄、亲信等30余人和一些土枪,参加了栾法章的抗日队伍,成立了东北抗日救国军第五路军,栾法章任司令、白子峰为副司令,白朴林为师爷(也就是秘书)。白子峰的到来,使抗日救国军的声威大振,第五路军由一百多人迅速发展到一千多人。
1932年9月底,白子峰受栾法章之命带领百余名义勇军战士,攻打伪开原县二区区长、汉奸程子元的老巢--上甸子村程家大院。由于程家院墙高厚和伪自卫团的抵抗,义勇军几攻不下。白子峰灵机一动改为火攻,一时间,程家大院烈焰熊熊,哭爹喊娘。这一仗使得清河沟的汉奸武装受到极大打击,并扩大了第五路军的影响,对巩固开原、西丰、清原三县交界的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