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2001年6月编著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1年6月北京第1版),是一本普及读物,是面向大众的对中共党史的最权威叙述。其第三章《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发展壮大》,精要叙述了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所作所为,宣示了中共对抗日战争史的核心观点。目前,大陆所有官方出版物和教材对抗战史的主要观点,都没有超出这本《简史》的范畴。

以下是简史摘要。

中国共产党成为团结全民抗战的中坚力量

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日战争,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

8月,国共两党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等协议,全军共4.5万多人。接着,在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共1.03万人。

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是党指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

党从抗战一开始就提出了一条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作战,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

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不愿放弃一党专政,害怕群众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危及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单纯由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甚至企图通过对日作战削弱以至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制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正确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正确路线、政策,因而牢牢地掌握了历史主动权,成为团结全民抗战的中坚力量。

为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重要战略决策。

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先后创建晋察冀、晋冀豫、山东、苏南、皖中等抗日根据地。

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共产党军队为主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的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对稳定全国战局起了重大作用,是中国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条件。

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这是把抗战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党领导的敌后抗战,逐步成为中国抗战的重心

1938年10月武汉和广州失守后,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而将主要力量用于打击八路军和新四军;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国民党内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各地接连发生袭击、杀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的反共摩擦事件。

在日军将敌后抗日根据地作为军事进攻主要对象的情况下,党领导人民抗日力量肩负起抗击日军的主要责任。

到1940年底,党领导的军队由抗战开始时的5万余人发展到50万人。党领导的敌后抗战,逐步成为中国抗战的重心。
中国共产党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进入1944年,各根据地军民普遍对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恢复和扩大原有根据地,向敌后进军开辟新的根据地。一年中,共作战约2万次,歼灭敌军近20万人,攻克县城20多座。

国民党军在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一败涂地,八个月丢失146座城市、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胜利阶段。在中国战场,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发动夏季攻势作战。

此时,国民党军队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区,而日军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都处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的包围中,对日全面反攻的任务,也就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

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向日、伪军发起猛烈的全面反攻,很快解放县以上城市150余座。

中国抗战的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是全民族利益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党在抗战中发展为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260多万人,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所有这些,为夺取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共在抗战后期布局

2003年11月,学者邓野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1944?1946年间国共政争》一书,集中论述了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是如何由政争走向战争的。作者披露了许多大陆以前没有公开的史料,并从公开的史料中总结出许多新的观点,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以下是该书摘要:

抗战末期中国政治的主题是什么呢?就是争取怎样一个抗战结果。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由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来赢得抗战胜利的果实。

1944年4月至12月,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了最后的战略进攻?一号作战;该役对抗战末期中国政治最为深刻的影响在于,迅速引起国共力量的消长,极大地改变了国共力量的对比。

毛泽东一开始就将战局的发展与政局的转换联系起来。5月21日,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做报告,毛说:“蒋介石的三个主力之一汤恩伯如何完全无能,日寇乱冲一顿,他们就乱跑一顿。”“现在胡宗南也有一部分军队调到河南去了,如果胡宗南也和汤恩伯一样,蒋介石的三个主力就塌掉了两个,中国政治局面就会起大的变化,国民党与共产党力量的对比也会起变化。”

1944年12月,中共中央在一文件中指出:“最近八个月,中国政治形势起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国共力量对比,已由过去多年的国强共弱,达到现在的国共几乎平衡。”

(1944年)6月5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召开了一次城市工作专题会议。所谓城市工作就是在抗战结束之际看谁先进城,谁先夺取城市。在这次会议上,毛说:将来可能出现三股子力量,即罗斯福的美军、蒋介石和共产党,看谁先进城。刘少奇说:我们现在进入城市的条件,超过世界各国的党。……可以实行“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周恩来说:我们先进了城,人民选举我们,我们就是合法的,国民党要反对我们,他就是非法的。

提出城市工作方针之后,1944年8月毛泽东就有派部南下的设想,为进占中心城市作准备。

中共的南下战略部署,实际上主要是两条战线:其一,新四军一师粟裕部由苏中地区南渡长江,南进至浙江东部地区;其二,八路军三五九旅王震部由延安沿河南、湖北南渡长江,南进至湘南、粤北地区。两条南下路线负有不同的战略目的。

12月26日,刘少奇与陈毅致电饶漱石、张云逸等,就整个新四军的战略方向做如下指示:“华中局及新四军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担任发展长江以南地区,以便将来能确保宁、沪、杭三大城市中的人民之完全胜利。”

上述部署“总的战略设想是一旦战略反攻时期揭幕,我们能够破敌、收京、入沪、配合盟军登陆,使我们在日寇崩溃时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如果那时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则我们能够在东南独立的就地坚持,成为全国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翼。”

王震部的南下意图略有不同。1944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王恩茂参加了这次会议,王记载:“讨论的结果,我们去湖南要以衡山为中心创造根据地,其任务是抗日和阻挡从西面下来的反攻反人民反民主的祸水。”

也就是说,王震部的战略意图是,与中原李先念等部在湖南、湖北、河南三地“筑一道堤”,抗战结束之际,将国民党军队堵在西南、西北。

廖汉生在回忆中写道:针对日军的南侵,“党中央提出了‘敌人攻到哪里,我们跟到哪里’的战略决策:决定组织八路军南下支队,跟在南侵日军后面,挺进湘粤边界地区。”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