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23年来,他自费寻访了370多名被掳劳工或其家属,记录下119名劳工的控诉,出版了38万字的访谈录,以一个侧面的史实揭露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又一罪行。他叫王留柱,退休前是河南省襄县政协的文史资料编辑。
 

【镜头一】

72岁的王留柱从书屋端出一个盒子,里面是60多盘视频资料,老人用有点颤抖的手抚摸着录像带说:“事实胜于雄辩,这里面是日本侵华的又一铁证,中国人决不能淡忘这段历史。”

12月5日下午2时许,王留柱(见图。吕廷川摄)老人在屋里翻箱倒柜为记者寻找各种原始记录,采访被掳劳工的艰辛又一次展现:1988年,他从教育战线调入襄县政协,与著名的被掳劳工、“花岗暴动”领导人耿谆同在一个单位,从此开始关注和采写二战时期的中国劳工。

2007年5月16日,王留柱凌晨起床赶往巩县。下火车又换汽车,直到10点半才到了芦庄乡东侯村,这里是被掳劳工孙永修的家。王留柱用录像机记录下了孙永修描述的在日本新潟码头的悲惨经历:每天仅发两个馒头,很多人饿得眼睛都看不清路了,仍然被逼着干活……录到12点多,王留柱顾不得吃饭就又赶往200公里外的睢县,来自西陵寺镇庞头村的吴中州正在等着他。

赶到睢县已是下午4点半了。时年68岁的王留柱,由于长时间坐车,两腿发软且浮肿,下车时行动有点艰难。可他还是坚持录完了吴中州在日本佐士堡铁矿做苦工的经历,这才安安稳稳吃上饭。

这样的奔波对王留柱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他说:“辛苦不怕,辛苦过后的收获是有满足感的。”

2000年的一天,王留柱偶然看到一份资料,许昌支柏村一个叫白其革的人曾经是被掳劳工。王留柱找遍许昌地图只找到一个柏庄,他骑着自行车走了60多里去碰运气,结果查无此人。王留柱不甘心,经过多方留意,终于发现在另外一个被掳劳工的控诉中提到过一个叫白其华的人,家住在许昌白庄村。王留柱如获至宝,后来发现原来白其革就是白其华。

【镜头二】

12月22日,王留柱风尘仆仆赶到淇县前村,被掳劳工王福已经奄奄一息,他断断续续讲述了曾经被掳到日本北海道砂川煤矿的经历,3天后,88岁的老人与世长辞。

王留柱对此非常感慨:“当时被掳劳工最小的14岁,到现在也81岁了,抢救历史是一种责任。”

2006年初秋,王留柱听说南阳方城县冯楼村有位被掳劳工。9月23日,王留柱前往采访,当时这个叫杨兆堂的老人已经96岁,他回忆了1944年被掳后,日本人用刺刀挑死十几个中国人、用尿盆给他们盛饭、强逼干活的真实历史。仅仅1个月后,老人逝世。

由于是自费采访,经济拮据的王留柱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他坐车挑最便宜的,30公里以内的就骑自行车。王留柱去北京参加一个座谈会,掐着会议时间选择了一张51元的普通客票,一下车直接赶去会场。哈尔滨一位同样关注被掳劳工的研究者感慨地说,参加会议的有100多人,除了王留柱外,恐怕没有第二个是自费的了。

1991年8月,王留柱冒着酷暑去河北保定参加部分被掳劳工座谈会。从襄县坐汽车到许昌再转火车,当站了8个小时到达保定时,他几近虚脱,这次出行逼他想出个办法,以后每次出差都自带马扎。

【镜头三】

王留柱书稿的一部分摆在重庆的一户人家,一位刚刚做过手术的知识女性在电脑前敲着键盘。她是重庆某企业一位高级工程师,也是一位癌症患者,她和王留柱素不相识,但被王留柱的精神深深感动,带病承担起将近一半的书稿录入工作。

被王留柱所感动的不仅仅是这位高级工程师。

旅美华人吕建琳主动为王留柱提供录像机,才留下了这么珍贵的录像;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副会长陈春龙为了出版王留柱的书稿,个人资助了5000元。

人文学院院长苏智良在抗战史学术研讨会上和王留柱相识,对他的执着感佩于心,相见不久就向王留柱下了聘书,聘请王留柱为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得知王留柱的《二战被掳劳工百人访谈录》要出版时,苏智良教授以《民间多义士 热血写春秋》为题为其作序。苏教授赞扬王留柱的书填补了记载劳工血泪史的空白,感佩王留柱“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还有像王留柱那样的一群人,如苦行僧一般,投入到调查和记录战争受害者的事业中去。”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