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丰 日本新华侨报总编
12月13日,在近代亚洲的历史上,在中日关系的历史上,在中日两国各自的历史上,都是一个具有坐标性意义的日子。74年前的今天,日本侵华军队进占中国的首都南京,大开杀戒,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南京大屠杀”。在日本,看74年后的12月13日,值得圈点评说之处远非一二点。
首先,对于日本来说,今年的“12 13”是一个“回避日”。本来,日本民主党政权第三任首相野田佳彦预定12月12日、13日到中国进行访问。结果,日本方面宣布,鉴于中方的建议,日本首相推迟访华之行。随后,日本媒体分析指出,中方或许意识到12月13日是日本侵华军队进行“南京大屠杀”的日子,希望野田访华不与这个日期“重叠”。但是,如果认真考量一下,日本民主党政权是一个不同于日本自民党的政权,特别是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往日,日本民主党对日本在中国、朝鲜发动的侵略战争有认识、有反省,也有为数不少的民主党籍国会议员去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民主党政权成立之初还就建立“分祀”靖国神社里面甲级战犯设施的问题进行过探讨。时至今日,民主党也还试图解决日本与韩国之间遗留的“慰安妇问题”。可以相信,野田佳彦如果愿意在访华期间的12月13日,代表新生的民主党政权反省日本曾经进行的侵华战争,甚至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谢罪”,中国方面一定会是欢迎他的,会保证他访华如期进行的。但是,职业军人家庭出身的野田佳彦自称具有不同的安全保障观,他公开表示祭祀在靖国神社里面的14名战犯在日本国内法上不应该被视为“战犯”,因此他也就不会利用12月13日这个机会代表民主党政权进行反省,更不会在这个历史敏感时期访问中国。未来或许可以有资讯证明,今年的12月13日,是野田佳彦的一个“回避日”,一个回避历史、回避反省的日子。
其次,对于日本来说,今年的“12 13”还是一个“沉默日”。看一下日本媒体就可以知道,今年12月4日,还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70周年的日子。对此,媒体进行了大量的报道,集中反省当时政府误判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而对于南京大屠杀,则“集体哑火”,以一种“沉默”的方式表态。显然,自知舆论导向作用的日本媒体不愿意发声,希望引导国民“自我遗忘”,“风化”这段历史。
第三,对于日本来说,今年的“12 13”更是一个“求证日”。日本共同社在报道中指出,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日中专家组成的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去年1月公布的报告称,中方以战后南京军事法庭等的判断为依据,认为遇难人数“在30万人以上”,日方则认为“上限为20万人,并估计为4万人或2万人”,双方分歧较大。可见,日本想继续“求证”这个历史的“事实”。此刻,笔者想起日本公明党副代表松明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讲的一番话:“在日本,许多人讨论起‘南京大屠杀’的问题来,总是在受害者是30万人还是3万人上面进行着看似认真的讨论。这里面存在着一个‘事实’和‘真实’的问题。‘南京大屠杀’杀了3000人也罢,3万人也罢,30万人也罢,那都是‘事实’的问题。关键是能否因为这些‘事实’的出入,就否定了‘南京大屠杀’这个‘真实’。在这个问题上,‘真实’是什么?真实是当时的日本军队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光追究‘事实’,就会扯来扯去,而忽视了最根本的‘真实’。被打的人,不会忘记自己曾有的疼痛;打人的人,也不应该忘记对方的疼痛。”可惜,许多日本人还不懂这道理,日本媒体也不愿意自己的读者搞懂这个道理。
血的历史是无法“回避”的。历史更不会因为“沉默”而消失。对历史的“求证”,有的时候,会得出悖逆历史规律的结论,这一点,日本在“南京大屠杀”74周年的时候,尤其不应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