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未到泪先流。昨日上午8时许,车到晋元路,老人听说后情绪一下变得激动起来,全身抽动,泣不成声。
    在场的人都劝老人不要太激动,他一边说“不激动,不激动”,但是一边眼泪却在不停地流。
8时15分光复路1号
老兵呜咽
深情抚摸团长铜像

    老人被人从车上搀扶着走了下来,坐上轮椅。一进大门,就是老人当年的团长谢晋元将军的铜像。
    “我们到了,这是谢团长的像,”老人已经看不到了,只有靠旁人介绍,“来,您伸手摸摸。”
    老人哆嗦着抬起有些蜷缩且瘦弱的右手,试着向前伸,直到触到一个冰冷的铜像,停下了。“对,您老摸着的,就是现在四行仓库门口大厅里谢晋元团长的铜像。”
    顿了一下,老人猛地从轮椅上半站起来,身子向前扑。他想用双手去抚摸铜像,差点失去重心,被在旁的人一把扶住。
    平常站立不稳的他又用尽力气从轮椅上完全站了起来,他用手从铜像的头部摸到眼睛,再到鼻子,嘴巴,再到双肩。
    “谢团长……”老人呜咽着,一行热泪从老人已经失明的右眼里滚下。老人几次张嘴,嘴角抽动,就是发不出声。
    68年了,只有在梦里看到当年为国捐躯的谢团长,今天终于“看到”。
8时30分八百壮士抗日事迹陈列室
老兵微笑
找到了自己的照片

    8时30分,老人被推进八百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室。
    五六十平方米的陈列室里,主要悬挂的都是有关八百壮士的一些资料图片、报纸的翻拍图,以及一些当年的地形示意模型。
    不过这一切,杨老都只能靠手摸和听别人解说来想象。十多年来,由于眼睛失明,他一直只能生活在想象和回忆的世界里。
    他坐在轮椅上,由人推着,一张图片一张图片地摸过去。“其实,我摸相片也摸不着什么,只能靠感受。”老人事后告诉记者。
    当别人告诉他,这是谢团长的照片时,老人忍不住又哭了,“我梦到谢团长和其他战友在一起,我眼睛看不见了,看不到他们……”
    “杨老,这个名单上也有你的名字。照片上的人好像是你!”一张老照片上,八百壮士正在孤军营里练拳,最前面的一个人很像是年轻时候的杨老。老人家属仔细地看了看,大家一致确认这就是当年杨老。“没想到,没想到。”老人用手摸着照片,一边笑一边却眼里噙着泪花???昨日整个参观过程中,唯有此时,他笑了。
    “这是1939年运动会时照的。”老人事后回忆。
9时07分
老兵动情
与团长之子相拥而泣

    9时07分,谢晋元团长的儿子谢继民也来到了四行仓库。当刚刚坐下以平复激动情绪与迅速升高的血压的杨老,得知面前站着的男子就是团长之子时,马上挣扎着从轮椅上站起来。
    老人伸出双手在空中挥动,他在凭感觉找人。见此,谢继民赶上前一步紧紧地抱住老人,两人相拥而泣“继民……”老人轻声地叫着。
    在此之前,得知老人还幸存于世,两人已经通过两次电话。但是直到昨日才得以相见。
    谢继民说,先说“杨养正”这个名字他不认识,后来提到“杨德馀”,他马上就说出是1营1排排长。原来,当年从日军监狱逃出后,杨老路过一人家,看到门上贴对联“养天地之正气,发古今之完人”后,感悟自己之所以历经磨难,还能站在这里,也是在养天地正气啊,当即改名“养正”。
    1937年10月31日凌晨,八百壮士撤入四行仓库英租界。英当局惟恐触怒日寇,竟收缴了战士们的枪械,将他们软禁起来,长达4年零48天。其间,日本人视他们为眼中钉,用各种方法威逼利诱,无果。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烧火房被内奸刺杀。
    噩耗传出,上海数万市民前来吊唁,三天三夜不绝,场面之悲壮前所未有。
9时15分
老兵领唱
《八百壮士歌》回荡四行

    “中国不会亡……”
    自今年4月份老人被各方关注以来,他就不断地为来人动情地唱响这首当年传遍中国大地的“八百壮士歌”。昨日,在四行仓库,苏州河边,当年打破“日本人三月灭华”神话的旧战场,这首老歌又重新响起。
    9时15分,在老人的带领下,谢继民与上官百成合唱了当年人人会唱的《八百壮士歌》。
    “来,我来起头!”91岁的杨老自告奋勇。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中国一定强。”最后一句,杨老声音突然一下提得很高。
    尽管没有伴奏,但浑厚、悲壮的歌声回荡在四行仓库。
    一歌唱毕,整个大厅寂静无声,几乎所有在场的人都潸然泪下。10多秒之后,全场爆发出长久热烈的掌声。
    歌曲最后一句“中国不会亡”,被杨老临时改唱成“中国一定强”。老人解释说,“中国现在强了,再不是以前的中国了,所以我改了一下。”
    很多年了,四行仓库又响起了高亢而激昂的歌声。
两位文艺积极分子共忆当年
    当年在孤军营时,上海市民及各种演出团体经常会去慰问。杨养正老人那时是个文艺积极分子,唱歌时他经常做指挥。在当年的孤军营里,虽然不能随便外出,但是各种训练和生活都在照常进行。
    老人回忆说,当年的演出团中的一个19岁的演员名叫叶茵绿,经常和慰问团去孤军营演出。早报记者找到了这位如今84岁的老人,她现住在台湾。昨天下午5时,杨养正老人和叶茵绿通过电话取得联系。
    杨老:你好啊,在孤军营时演节目你还知道吗?
    叶老:记得,还记得。
    杨老:我还记得你啊。你身体还好吧?
    叶老:不太好啊,都在床上起不来了。
    两位老人在电话里共叙家常,并互相祝福。
    在四年的孤军营艰苦的环境里,谢晋元严格督促孤军励精图治,每天按教育、体育、生产三项内容,安排得井井有条。官兵编组学习文化,逐步开办制皂、织袜、毛巾、藤器等工场,使战士们有一技之长。还积极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教拳、打球、唱歌、演戏,组织运动会。
    “我的家在东北……爹娘啊,什么时候能回欢聚一堂。”
    回到宾馆,在房间里,老人又为我们动情地唱起了“流亡三部曲”,在场的所有人似乎回到了当年的战场。“三个月想灭亡我们中国,不可能,做梦!”老人声音一下提高不少。
老兵感谢早报圆梦
    记者:今年这么大年纪了,有没有想过能回来。
    杨:没有想到,没有想到,感谢东方早报的安排及社会各界的帮助。
    记者:回到当年的旧战场,心情怎么样?
    杨:非常的感动,这是我流过血的地方。
    记者:60多年了,只有做梦的时候回来过?
    杨:对头,常在梦里看到,没想到我年纪这么大了还能回来,早报圆了我一个梦。
    记者:今天到四行仓库时,心里想了些什么?
    杨:我心里很感动。
    记者:我看到你眼泪掉下来了。
    杨:没有办法,不由自主,实在是忍不住了。
    记者:在一楼时看到谢团长的铜像?
    杨:对,但看不见啊,我把他摸一摸。(眼含泪花)
    记者:在展览室里还有你当年的照片。
    杨:摸了摸,看不到。
    记者:那时你还很年轻。
    杨:在孤军营里,是1939年,开运动会时照的。
    记者:有没有想到这里还保存着当年的照片?
    杨:没有想到,没有想到。只能摸一摸,摸照片摸不出什么来。
    记者:谢团长的儿子谢继民来时,你也非常的激动。
    杨:通过电话,没有见过面。对于谢团长的死,我们都很痛苦。
    记者:当年上海很多市民也很关心你们。
    杨:对,成千上万的人来看我们,上海人民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记者:你这次到上海来,同样也有很多人关心你。
    杨:非常感谢,上海是我第二故乡,我在这里生活了四年。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关于我们|援助共建|相关网站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
2000-2020 CHINA918.NET 918爱国网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502001735号 ◇沪ICP备05012664号
总编微信号:wuzuk918   编辑部电话:13341989448   邮箱:china918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