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过去了,伤痛依然不会消失。
一部由美国人投资和导演的纪录片《南京》正在国内各大院线公映,这是该片第一次在一个国家得以大规模上映,这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姿态。
国内导演的同题材影片至少还有4部正在拍摄和制作中,《南京》只是个开始。让全世界知道1937年12月的那场南京大浩劫,是这部《南京》最大的意义。
遗忘与屠杀不能并存
《南京》在宣传时被称为“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很多中国人知道奥斯维辛和犹太人在二战中的遭遇,是因为犹太人斯皮尔博格和他的那部《辛德勒的名单》。而美国人特德?莱昂西斯投资200万美元拍摄的这部纪录片《南京》,是因为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自杀。
2005年底,正在度假的美国在线副总裁特德?莱昂西斯无意间看到了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讣告,张纯如在写完《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后因忧郁症发作而举枪自杀。这本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书在美国卖出了40万册,在看到书中讲述的一些西方人士在当时的南京建立了一个安全区、为20多万名中国人提供了避难场所之后,深受感动的特德决定向世人讲述这个故事。
他找到了导演比尔?古登塔格和丹?史度曼,前者刚刚因为纪录片《世贸双塔》获得了奥斯卡。“遗忘和大屠杀不应该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当时的南京是悲剧,但最大的悲剧在于日本人现在还不承认这个事实,而且在美国即使是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也大多不知道这段历史,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历史,让日本人知道这段历史。”为纪录片公映而来中国宣传的导演比尔?古登塔格说自己因此而导演《南京》。
事实上,整个影片的制作团队中也只有零星几个从中国到美国发展的华人知道这段历史。“比尔来找我,他当时对南京大屠杀的反应是,怎么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所以我加入了这个团队。”从复旦大学毕业的冯都是《南京》的联合制片人,2002年她飞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求学,此后一直留在美国从事纪录片拍摄,她负责采访了《南京》中的大屠杀幸存者。
《南京》剧组在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等地收集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大量真实的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当年那十几个西方人留下的对日军屠城暴行的亲笔记录以及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日军老兵的采访,从西方人的视角讲述了70年前发生在中国的那场浩劫。
影像的力量
影片中最具震撼力的是由当时留在南京的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用16毫米小摄影机冒死拍摄的一段历史胶片。南京正在遭受灭城之灾,看不到任何被拯救的希望,部分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带着缝制在衣服中的胶片辗转来到美国,希望能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援,但整个世界沉默着。这段胶片在1946年的东京审判时曾作为最重要的证据在法庭上放映,如今《南京》剧组从当年那十几个西方人的后裔手中获得了部分胶片,历史从故纸堆中被还原。另外一段颇具价值的影像资料来自日本,是当时日本媒体随日军到达南京后撒糖给南京孩子们的“慰民”片断。
《南京》是一部完全按照电影模式操作的纪录片,真实是最大的魅力,遗憾的是当时用生命帮助了中国人的那十几个西方人如今都已经离开了人世。来自德国的纳粹商人约翰?拉贝回国后因为南京的这段经历分别被德国和苏联政府逮捕审查,在贫穷中度过余生。而唯一的女性美国人米妮沃琴(南京人记忆中的“华小姐”)是当时南京城内所有女性的救护神,但她在离开南京一年后因为精神崩溃而自杀。
比尔?古登塔格做出了大胆的创新,邀请了伍迪?哈里森(因《性书大亨》获得1997年第69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和玛利尔?海明威(在伍迪?艾伦的影片《曼哈顿》中扮演少女特雷西)等好莱坞演员朗诵早已逝去的那十几个西方人留下的信件和日记,辅以历史画面、幸存者的证词和日本老兵的回忆,影片的节奏感极强,感染力很深。而这些好莱坞演员拿到的片酬只是美国演员工会规定的最低演员报酬而已。
在日本和在中国
《南京》此前只是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纽约翠贝卡电影节和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做过小规模的放映,都得到了很好的口碑。继中国之后,《南京》将陆续在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公映,9月会在美国小规模放映,12月将在美国全国公映。“以纪录片来说,在美国这样的公映规模算是最大的了。”比尔?古登塔格说。
日本人对《南京》的反应如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日本公司愿意购买该片在日本的版权。在剧组中仅呆了1天的某位日本演员的博客受到了来自日本国内黑客的攻击。在《南京》剧组拍摄时,连续有3个来自日本的副制片辞职。“他们究竟是受到了某种压力,还是担心会受到某种压力,我们不得而知。”冯都解释说。
《南京》在日本拍摄时得到了日本国内和平组织的帮助,制作团队接触到了50多个日本老兵,并成功采访到了6个日本老兵。比尔?古登塔格说:“去日本之前,我以为那些老兵可能会感到愧疚,会对当年的罪行感到难过。但当我问一个老兵,你觉得什么是当时最遗憾和难过的事情时,他的回答竟然是,当时天太热了,没水喝。”而该和平组织找到的250位老兵在先期采访时,仅有3人表示过悔意。
“我对日本文化知之甚少。坐在摄像机前的那些老兵很慌乱,什么都不愿意说,甚至提到杀人时都带着微笑。但他们愿意接受采访,愿意坐在摄像机前说话,是不是代表了他们想要告诉世人一些东西呢?这和他们的文化是不是有关联呢?”冯都的补充很有意思。
《南京》在中国的拍摄则顺利很多,并得到了来自官方和民间的诸多帮助。但得到了在中国公映机会的《南京》,是否能真正获得足够大的公映空间呢?这部再现70年前南京浩劫的影片在首轮放映时无缘南京,而且在整个江苏地区也只有无锡的一家影院拥有1个拷贝。江苏院线方面的解释是避免和暑期档的各大商业片正面碰撞而将放映档期推后,同时可以对《南京》进行周密和详细的策划方案。
影片的国内推广方北京创世纪国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准备了180个左右的拷贝,并在首轮放映的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地各投入了20个左右的拷贝。以上海为例,上海联和院线在7月7日和8日两天放映了174场电影,有6590名观众走进了影院,平均每场37.8人。其中由万裕国际影城牵头的7家影院在7月7日还启动了全天7元票价观《南京》活动,但看来这对增加观众人数并没有特别大的效果。
虽然如此,但创世纪副总经理谭卫民对目前的状况还比较满意,毕竟《南京》是个纪录片,“这种题材的影片后劲足,而且时效性长,在今后几个月里都能找到合适的档期”。“我要做的就是拍出最好的电影。电影有口碑的话,自然会有很多人来看。”导演比尔?古登塔格倒不担心《南京》的票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