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作者:吴青青(浙江大学新闻系)
2001年是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30周年。
2001年8月27日,日本东京地方法庭对中国在日本细菌战的受害者所提出的谢罪及赔偿要求予以驳回。细菌战一案一审败诉。我不想就此评判中日关系,我也评价不了。我只希望作为一个中国人能从中领悟点什么。从中日建交以来,历史问题始终困扰着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恢复邦交并不意味着和平友好,而和平友好似乎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经常在电视里看到中国媒体的记者在日本街头的随机采访,所提的问题大多是关于中日战争等历史问题。采访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日本民众的回答是“不知道”或“不记得”。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媒体不在自己的土地上作调查并播出呢?是因为认为中国民众对战争的记忆已十分深刻,不需要再调查了呢,还是因为调查会取得与在日本相似的效果甚或更糟?历史是属于人民的,我想不出还有比在他国记忆本国的历史更可笑的事了。
然而,很不幸的是,中国人历来是善于遗忘的。“五三惨案”、“九一八事变”、《塘沽协定》、“满洲国”建立、“华北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这些被称为抗日战争中不能忘记的日子,我们又究竟记住了多少呢?当我看到俊男靓女们极富个性化的穿着,惹眼的化妆,满大街的咖啡吧、休闲吧,我感觉,战争的记忆已淡出国人的记忆,血与泪,一切的悲惨似乎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有人说,对崇尚中庸之道,讲究“礼之用,和为贵”的中国人来说,“和”是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处世原则。在这一追求和原则的规范下,对待历史,我们一向主张不计前嫌,不纠缠旧帐,对难题和矛盾不争论,或者干脆搁置一旁。也许,我们是出于无奈,但我们在无奈之下,除了几声软绵绵的抗议和投票箱里那几张弃权票,我们难道就不能再做些别的了吗?
70年代,我国放弃对日战争索赔。至此,对日战后赔款问题与政府彻底脱钩,只能以民间的形式向日本政府提出索赔。而日本侵华时所进行的细菌战问题是其中一个焦点。我们不禁要质疑,如果没有民间自发地组织起来去整理这段历史,并打这样一场跨国官司,今年的这张判决书,即使是一张败诉的判决书又将在何时到达我们国人的手中?等待,又是无尽的等待。但是对于那些白发苍苍,饱经磨难的老人们来说,等待就意味着灭亡。
我曾记得张芝联教授的那句话: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尊严的重视,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原则。如果只见物不见人,只重物不重人,这个世界除了物质以外便一无所有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成了已经动人的空话。那些战争的受害者,是国家的黎民,是我们的同胞啊!他们在国家把沦陷时与之共苦,并付出了人类情感上的巨大代价。
然而,国家独立、改革开放的今天,他们的苦得到申诉了吗?他们的遭遇得到同情了吗?我所看到的是,他们拿出几乎是毕生的积蓄,拖着被战争创伤的身心,从穷山村千里迢迢地走向了日本东京的法庭!在他们企盼正义的眼中,我看到了战争的记忆......如果,仅仅把“抗日战争”写进义务教育的历史教科书就算记住了国耻,那么,我们的民族只能是只有过去而没有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