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闻网
昨日下午,经过层层审批,中外31家新闻单位的50名记者获准进入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头站村日遗化武挖掘现场进行采访。本报记者获准直接进入挖掘现场,全程目睹了毒气弹挖掘、鉴别和保存过程,了解了备受人们关注的中日专家现场工作的进展情况。同时,本报记者还专访了日本政府外务省对外联络官佐藤。
挖掘现场戒备森严
经过审批,昨日下午1时许,中外31家媒体的50名记者汇集在齐齐哈尔市湖滨宾馆大厅等待最后审查,准备到头站村日军遗留化学武器挖掘现场。
下午2时许,被特许进入封闭区采访的记者们来到头站村化武挖掘现场。数十名身着蓝色防化制服的战士守卫在各个入口。经过联络,10分钟后,记者们进入现场。
随后,记者们来到指挥区。本次清理行动中方协助团团长、外交部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办公室主任葛广彪和中方协助团专家组专家马印德向记者们介绍了清理作业的基本情况和进展,以及现场工作的流程和采访注意事项。
记者注意到,用铁栅栏封闭的现场作业区基本是由帐篷组成的,其中包括中方指挥所和日方指挥所、中方休息室和日方休息室、还有医疗室、化验分析室、烘干室和器材室、监控室。消防车内全副武装的消防战士正严阵以待。在帐篷的外面还分布着气象检测点、大气观测点等先进设施。
本报记者采访日本官员
随后,本报记者先后来到了中日双方的指挥所。在每个指挥所的帐篷里,都摆放着监视器和投影设备,专家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挖掘弹坑现场的一举一动。并随时研究最新的方案和应对措施。
在日方指挥所,本报记者采访了日本政府外务省对外联络官员佐藤先生。据他介绍,这次清理行动主要是以中日双方合作为主,日方专家共来了28名,目前,挖掘清理工作进展顺利。
随后,记者分别进入了急救室和化验分析室。其中的急救和化验分析设备十分完备。
零距离接触毒气弹挖掘区
因为现场十分危险,记者们都穿上了厚重的防化服,戴上了氧气防毒面罩。因记者数量较多,根据需要,记者们分两批进入现场。本报记者在防化战士的帮助下穿上了防化服后进入了“污染区”。
污染区实际上就是挖掘区,里面共有4顶帐篷,一顶是挖掘帐篷,就是弹坑所在地。据专家介绍,为了防止爆炸和毒气泄漏,挖掘区已经用负压帐篷把弹坑围起来了,挖弹坑的过程是在负压的状态下,如果有化学弹泄漏的话,也能够确保安全,环境不受污染。记者注意到,在负压帐篷的外面,围了一圈2.5米宽、3米高的白色沙袋。据专家介绍,这些沙袋的作用就是防止爆炸,起防护作用,也就是防爆壁。
在挖掘帐篷里,4名工作人员和3名日方专家正在紧张地工作。挖掘人员将弹坑内的土一层层用军用铁锹挖出,形成了一个个阶梯。记者发现,在中心位置,已经裸露出几枚毒气弹的头,这些毒气弹早已被腐蚀生锈。
全副武装的挖掘人员将土一桶桶运送到外面指定地区存放,并将挖掘出来的毒气弹暂时存放在帐篷内弹坑的一侧,足有七八枚。日方专家正在对毒气弹进行鉴别。
之后,毒气弹被送到安全处理帐篷。这个帐篷也是负压帐篷,同样有沙袋,其宽度和高度比挖掘区的少50厘米,危险性小些,主要是对危险弹进行安全化处理。据专家介绍,目前挖掘出来的危险弹有3种,一种是毒气泄漏弹,一种是苦畏酸弹,主要是苦畏酸泄漏,还有一种带有引信的毒气弹。中方专家告诉本报记者,如果发现毒气弹有泄漏,挖掘人员要及时撤离,然后由专家进行安全化处理。对泄漏的毒气弹进行堵漏,专家们有一套严格、科学的程序,能够确保弹不爆炸,不污染。
在安全化处理帐篷隔壁就是鉴别密封包装帐篷,由于这次作业时间非常紧张和场地的限制,包装作业和鉴别合在一个帐篷内进行。记者注意到,日方专家正在里面对已经挖掘出来的毒气弹进行鉴别和包装作业。随后,记者来到了毒气弹临时存放点。据专家介绍,待整个作业结束后,这些毒气弹将被统一运走。
约30分钟的现场采访结束后,记者们来到清洁区进行消毒,之后从专门通道走出污染区。在更衣室内,脱下厚重的塑胶制的防化服和氧气防毒面罩后,记者们的全身已被汗水浸透了。
权威发布
预计清理工作将持续10天
本次清理行动中方协助团团长、外交部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办公室主任葛广彪说,5月23日发现日本遗弃化武以后,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外交部迅速地向日方进行了交涉,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次作业得以开展,计划把在这里发现的日本遗弃化武统统清理出来,进行密封包装,把它们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严格保存和看管,在以后有条件的时候实施销毁。
中方专家马印德对本报记者说,预计清理工作将持续10天,目前,弹坑内共有500枚左右的毒气弹。但是,可以判定,当年这里并非武器仓库。此地炮弹的种类有3种,都是化学炸弹,绝大多数都是毒气弹,在挖掘过程中,日方专家承认是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其中大多数毒气弹属于糜烂性的毒气弹。目前,参与挖掘作业的日方专家有28人,中方共150人,其中专家50人,到现在为止,没有泄漏情况发生。
马印德说,事发后,中方专家到达现场,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进行挖掘的前期准备,到16日为止,作业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结束,从17日开始进行挖掘。现在,已经挖掘出11枚化学炮弹,挖出的化学炮弹正在包装、鉴别、处理过程当中,该现场为这次挖掘作业搭建了31个设施,其中有19顶帐篷,8顶在污染区内,整个区域有3000平方米。
马印德告诉记者,这次清理出来的毒气弹的包装难度非常大,危险性也特别大,挖掘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挖掘步骤。
首席记者孙超 特别记者温俊勇电自齐齐哈尔
东北紧急兴建化武销毁厂
这是国防大学专家向本报披露的;沈阳目前尚未发现日遗化武
5月23日,在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头站村内再次发现了新的侵华日军遗留化武,中国地下还有多少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化学武器,如何才能够彻底查清那些埋藏在地下不为人知的具有巨大杀伤力的化学武器,怎样才能彻底销毁化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昨日上午,本报记者专访了我国防化问题研究专家、国防大学教授杨清镇。
兴建日遗化武销毁工厂
国防大学杨清镇教授多年从事防化研究。昨日上午,记者在齐齐哈尔市电话连线了远在北京的杨清镇教授。谈及齐市再次发现日遗化武问题,杨教授表示,他一直十分关注事件的进展。
他说,目前日军遗留在我国的化学武器种类和数量很多,但具体的数字无法准确统计。因为其中一些遗留的化学武器由于长年深埋地下,外体结构发生变化,在被发现的毒气弹上发现,许多炮弹由于埋藏时间过长,弹体腐蚀的程度非常严重。更让人震惊的是,一些炮弹正在泄漏,许多无辜市民就是在不经意间接触这些处于泄漏中的毒气弹而被感染的。
据介绍,遗弃在华的化学武器毒剂中大都含有“砷”,这种元素对人体和环境极具杀伤力,而且损害污染严重,难以分解。其中芥子气更是被称为“毒气之王”,可以保持毒性几十年,让人终身饱受折磨,无法痊愈。
杨教授还向记者透露,我国政府正在紧急兴建一个可以大批量集中销毁化学武器的工厂,在这个工厂内可以采取各种焚烧、分化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彻底销毁化武,销毁的对象基本就是东北三省范围内发现的日军遗留化学武器。
据记者初步了解,按照中日双方协议规定,工厂的资金和技术由日方负责,其余由中方配合进行。正在兴建的这个日本遗留化学武器销毁工厂位于吉林地区。
齐齐哈尔缘何化武集中
自从侵华日军战败至今,齐齐哈尔当地一直不断发现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各种化学武器,并且正在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该负责人解释说,之所以齐齐哈尔当地会有如此之多的日军遗留化学武器,原因很简单,因为侵华日军曾将齐齐哈尔作为其驻扎在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军事据点和武器基地。
据专家介绍介绍,在日军侵华期间,同驻扎在哈尔滨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同样声名狼藉的还有代号为“516”、“526”日本化学武器部队,他们的大本营就位于齐齐哈尔,他们都是以生产和研制毒气为主,许多试验就是直接用中国居民做试验。毒气弹在日军战败投降仓皇撤离中国时,很大一部分被扔进嫩江,另有一部分则被就地掩埋,还有一部分随同普通武器一起扔进了武器库。但日本政府一直未向中国政府提供炮弹埋藏的确切地点,导致如今日军遗留在我国的化学武器的地址和数量至今无法统计。
沈阳尚未发现日遗化武
与此同时,本报记者还与沈阳地区有着多年处理危险品工作经验的沈阳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危险品管理大队负责人公丕发取得了联系。早已得知齐齐哈尔市出现日遗化武毒气弹的公大队长表示,沈阳地区曾多次发现日军遗留的炮弹和炸弹,其中还包括枪支等武器,但是,根据目前统计的情况,沈阳地区尚未发现带有毒气性质的毒气弹等化学武器。但是,公大队长委托本报提醒市民,不论市民发现何种地下埋藏的炸弹或炮弹,一定要及时报警,切莫自行处理。(辽沈晚报)[编辑: 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