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4日,侵华日军二战期间遗弃的芥子毒气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泄漏,造成40多人受伤,1人死亡,始称“八四”事件。
■97.9%青年关注“八四”事件
■83.2%青年由此对日印象变坏
■82.2%青年不能接受“慰问金”
“对于一个拒不承认历史的日本,我们肯定不会有什么好印象。”
“‘慰问金’总让我想起‘嗟来之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
“日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尽快清除遗弃在我国的所有武器。”
……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青年对此事表示关注(非常关注:63.7%,比较关注:34.2%),并且,这种高关注度总体上随着受访者学历的升高不断攀升,在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青年中,表示“非常关注”的比例为54.9%,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83.9%。
面对侵华日军遗弃的芥子毒气给40多名中国公民造成的伤害,日本政府曾经试图以中国已放弃了战争赔偿请求为由,拒绝赔偿受害人。这种行为在接受调查的青年当中,几乎遭到了一边倒的批判。正像广西读者覃小姐所说:“对于‘八四’事件,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会对日本政府不负责任的态度感到十分反感和痛恨,对受害者的遭遇表示同情和难过。”
86.4%的受访者明确指出,日本这种拒绝赔偿的行为,“实质是在刻意逃避战争责任”,而且,“是日军残留的毒气伤了人,日本没理由不赔偿”(75.8%)。更有84.8%的青年认为,仅仅让日本赔偿经济上的损失还不够,“日本政府还应该公开道歉”(84.8%)。还有63.7%的青年认为“应借此敦促日本政府承认他们在二战中所犯的罪行”。而认为“应以大局为重,别破坏了中日友好”,“与其费力要求日本赔偿,还不如集中精力搞发展”的人数比例均没有超过5%。
在这次毒气事件处理过程中,日本有关方面曾经表示愿意支付1亿日元的“慰问金”。对此,82.2%的青年表示“绝对不能”接受。这些反对者一致认为,“赔偿”是因自己的行动使他人或集体受到损失而给与补偿,它意味着一份必须要承担的责任。而“慰问”则更多地是从道义上给予安慰和问候,不存在责任问题。日本一直小心地避开“赔偿”这个字眼儿,实质上就是要逃避战争责任。
“八四”事件从发生到本项调查截止期历时两个多月,调查发现,在此期间,八成多青年的对日印象因为该事件发生了变化:有四分之三的青年明确表示他们对日本的印象“原来就不好,现在更不好了”,有8.1%青年表示“原来还可以,现在印象不好了”,总共有83.2%的青年因为该事件使他们对日本的印象变坏,只有16.1%的青年表示他们对日本的印象没有因为“八四”事件而有所变化。
在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日前中日双方就“八四”事件善后达成一致,日本政府将向中方支付3亿日元,用于补偿这一事件给中方造成的损失。但是,事情到此并没有真正结束。日本侵华战争遗留毒气伤人已不是第一次,目前在中国境内依然存有大量日本在二战期间遗弃的武器。如果这些武器不尽快销毁,同样的悲剧极有可能再次发生,更多的中国无辜百姓将受到伤害。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八四”事件能够推动日本政府解决好在华武器遗留问题,那其意义无疑将更加重大。
但针对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受访者在这个问题上意见比较分化:10.2%的青年对此态度乐观,认为“八四”事件肯定会推动日本解决好在华武器遗留问题,41.3%的青年态度不是很明确,但还是倾向于肯定,这样,合计对此事持肯定态度的青年共占51.5%;持否定意见的青年人数比例与持肯定态度的青年人数比例相当,共占48.5%,其中,认为“不太可能”的青年共占28.2%,更有1/5的受访者(20.3%)悲观地表示“我对此不抱任何希望”。
调查背景:
本次调查执行时间为2003年9月7日—10月5日,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27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占75.8%,女性占24.2%;受访者的平均年龄为28.54岁,其中19岁—35岁读者占70.2%;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67.7%;月收入1000元以下者占64.1%。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理事 ◇上海市第四、五届优秀教育网站 ◇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首批会员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会员◇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筹建顾问◇世界华人保钓联盟顾问
918爱国网目标:收集整理中国军民十四年抗战的图文视频历史资料 建设记录民间对日索赔历程的最全面的网络数据库
918爱国网宗旨:将中华民族的贡献昭告世界 把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