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信箱:webmaster@china918.net  网友论坛>> 网友留言>>



故地追寻——延边行


徐小玉
 
   延 吉 情 结
 
  去一趟延边的想法在我脑海中萦绕已很久,我之所以对那儿心想往之,是与其一段历史、一位名人有关。那段历史是本世纪初的中、日“间岛”之争;那名人是吴禄贞,他为保住这片国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中国近代史词典》“间岛问题”条称:“间岛系指吉林省所属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地区,位于图们江北岸……日俄战后,日本并吞朝鲜,积极策划侵占中国东北,于1907年8月派兵占领‘间岛’,强行设立军政机构……”吴禄贞正是此时受命前往延吉戍边的,在那设“延吉边务督办公署”,前后筹边三载。他面对强敌,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寸土不让,最后使得“日军不得不退出侵占地方,承认‘间岛’为中国领土。1909年9月4日中日双方代表在北京签订《中韩界务条款》(即《间岛协约》)。”这是清末中国对外交涉中的唯一的一次胜利! 
  这位在历史上威振东疆的边务大臣吴禄贞是何等人物?乃打入清廷内部的革命党人,当时年仅二十有七。他戍边又雄心勃勃开发、建设边疆,深受延边人民的爱戴。当他调离延边时,百姓赠他“万民伞”、“万民衣”,表示对他的爱戴;他去后又为他立“去思碑”,其碑文曰:“吴都护禄贞去思碑”,以缅怀他筹边保土之功,更期盼他能早日“旋轮”,重返延边! 
  吴禄贞于1911年11月,在石家庄被刺身亡,那是因为他筹划的北方起义,成了袁世凯窃国的最大障碍,袁世凯使出了他惯用的伎俩,派人行刺于他!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来说,这位“盖世之杰”是死于“将犁虏廷,建不世功”之时。计划中的北方起义原本是继武昌首义后,最为举足轻重的一次起义,如果成功,历史都将为之改写!可叹:“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 
  当噩耗传到延边时,人们哀思如潮,自发为吴禄贞举行规模空前的追悼会,其悼词汇编成集,至今犹存。此处,我仅举一位“垦民”(如今当称之为持“绿卡”的韩民)尹海盛的祭文片断为例,文称: 
  “夫人生一世,谁独无死?身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此则永死矣。今公之死, 
  果死耶?不死耶?死而犹生者存耶!公曾忆往昔镇我延边呼?讲武戢盗睦邻恤民, 
  以大伟人之手腕,建大伟人之勋业。是故,留而民爱之,去而民攀之,死而民哀之, 
  惟其哀之,何日忘之!此公虽死而犹生者也……生而为中国民,死而为中国魂,今 
  中国全国内,生而如公之有为于中国者有几人?死而如公之有系于中国者又有几人? 
  ……”其文末的诔曰: 
  “白山峨峨,黑水洋洋,我公之德,山高水长; 
  白山郁郁,黑水汩汩,我公之悲,山摧海泣。” 
  读着这样的祭文,怎不催人泪下?于我更是如此!我的延吉情节源于我对外祖父吴禄贞深深的敬爱,从小母亲就告诉我,我有一位非凡的外祖父!我要亲眼去看看那片他捍卫过的土地,亲手抚摸一下儿他当年在那儿所建的“戍边楼”,亲自到那块刻有“吴都护禄贞去思碑”的碑前去凭吊一番! 
   
   今 日 延 边

  今日延边正在飞速前进中,听说如果要去晖春,必须早定好旅馆,不然可无处住宿,旅客太多了!她在改革开放中,已成为边境上的重要国际贸易城市。 
  如今的延吉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马路纵横,高楼林立,市场繁荣,人流如潮,到处都给人以一片欣欣向荣的感觉。那设备完善的高级宾馆,那富丽堂皇的影院剧场,正笑迎宾客!高等学府延边大学的教学大楼,正骄傲地矗立在市区的一侧…… 
  在我到那儿之前,旅途中曾偶遇一延吉人,她无不骄傲地说:“延吉人现在生活可好啦,不信你去一看就知道,人们打扮都很入时……街上出租车很多,还便宜。”她说的没错,当地出租车是挺多,又不漫天要价,而且微笑服务(有位女司机的笑脸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里),上车只需说明去处,就放心地坐吧!这一点还真有古朴之风呢,甚至使我想起了《镜花园》中的君子国。 
  我漫步在街上时,一条街的名称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局子街!我竭力想找出她的旧日痕迹,但未能如愿。这当是此地最老的一条街了,因为延吉市的旧称就叫局子街,那么,外祖父刚到延吉时,就该是在此开府的呀!这旧称是因清朝的越垦局设于此而得名,越垦局当年是为向渡江过来越垦的韩民征租而设立的。如今,当年那些韩民的子孙,已成为我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与这片土地的主人,至于他们的民族语言,那我可就一窍不通了。 
   
   访 戍 边 楼
 
  那是一栋古雅端庄的两层楼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只见她重檐飞翘,回廊环绕,雕梁画柱,十分气派。我发现她又有别于一般的古建筑,那质地很好的红砖,门、窗上部的拱形结构,又有些西方建筑风味儿,看来是“洋为中用”,外祖父原本是位很新派的人,吸收外来文化是理所当然的。在她落成时,外祖父曾兴奋地为之赋诗: 
  “筹边我亦起高楼,极目星关次第收。 
  万里请缨歌出塞,十年磨剑笑封侯。 
  鸿沟浪靖金瓯固,雁碛风高铁骑愁。 
  西望白山云气渺,图们江水自悠悠。” 
  他那革命者的胸怀,赤诚的爱国之心,字里行间可见! 
  我仰望戍边楼,多希望他的身影在楼上重现;我在楼上回廊处徘徊,寻觅着他的足迹,想象着当年他的英姿!我在此与他留下一张张珍贵的合影,他在我的心中! 
   
   寻 去 思 碑

  按旧日习俗,百姓们在他们心目中的好官离去后立“去思碑”,吴禄贞曾被延边百姓称之为“吴青天”,于是也有了这份殊荣!他们舍不得他离去,立碑“望公旋轮”,盼他再回延边!没想到他们的吴督办一去未能再归,只有魂系延吉了! 
  那“去思碑”今何在?它原立于戍边楼西南侧,1926年迁入西公园,1935年被日寇拆除,他们在吴禄贞生时,未能斗过他,死后连他的碑也怕! 
  听说曾有人在公园内某处发现过残碑,于是我去延吉公园(即原西公园)寻碑。又去公园管理处问了半天也未问出个结果,我只好去他们指出的原立碑处凭吊一番。那里离公园大门不远,有两块一人多高的观赏石,周围为一小花圃,我们于是在石前留影留念。 
  说起来,这座公园还是吴禄贞在此戍边时所建,今日当然是旧貌换新颜了。公园范围不小,景物中最有特色的当数一组长白山天池的雕塑了。此景在一小山坡上,游人至此,无不拾级而上,去细细地观赏一番。会做生意的小贩,在此出租民族服装供人照相用,那色泽鲜艳的朝鲜长裙,颇受女士们的青睐。这种民族服装现在一般只在节日、重要场合或歌舞、喜庆时穿。 
  我一步步向上登,朝那组雕塑走去。只见坡顶上有一高出地面数尺的人工池,池四周为不规则的白色,如白雪皑皑状,它使人联想起延边人民引以为骄傲的长白山和美丽的天池,啊,还有位长裙飘逸的长白仙子飘飘然立于池的左侧呢!这简直给人以如临仙境的感觉,一片晶莹、洁白的世界。 
  景太美了,我自己反而没在那留影。下坡时,我抢在了前边,回头举着相机对准了同行的河北电影厂导演亢克-- 
  “别拍,别拍!”他一边说,一边举起右手在脸前直摇。 
  “我偏拍!”我说着就“咔嚓”一声按了快门! 
  那天我的表现是有点儿“差劲儿”!开头他要照相时,总是这个角度那个角度地取景、对光,我暗笑他麻烦不麻烦!当他安排满意后,让我给他按快门前,还要嘱咐了又嘱咐,真是导演的“职业病”!看到他那份儿认真劲儿,我故意开开玩笑,明明拍好了,却偏说这儿拍漏了、那儿没拍上,他于是不再信任我,不肯再让我给他照像了,免得留下遗憾! 
  后来,我在北京送这个胶卷去冲洗时,取回一看,竟没有这张照片!我查看了下底片,明明有呀,原来被店家“误”认为是张拍坏了的底片!哼,真没欣赏水平!我只得再送去,指定要洗这张。洗出来一看,果然不错!景好,人物还挺自然,如在照片下再加上那两句对话,不是还挺有戏剧性的吗?怕是着意去拍,也未见得有这个效果。当我把它寄给亢导时,还在照片背面写上了几行字,自夸这张照片拍得如何之好,是我的“杰作”,并声明我保留“发表权”,落款还自诩为“摄影师”! 
  这段“寻碑”中的小插曲,在那不久后我去石家庄时,曾对他夫人讲起,她感兴趣地问我: 
  “你寄出去发表了没有?” 
  “还没有,我要找机会发表的。” 
   
  “我真难以把你这个人和你的剧本联系起来:剧本《盖世之杰——吴禄贞大将军》是那么严肃的历史题材,你可不是个严肃的人,你的性格该去写儿童片!”这位参加过影片《柯棣华大夫》导演工作的导演感慨地说。 
  “也许吧,有那么一天?”我答道。  
    
   狗 肉、冷 面 

  朝鲜族人爱吃狗肉,我们得入乡随俗,况且机会难得,好奇心挺重的我,岂能不一试? 
  陪同我们出游的当地友人小孟,建议我们去吃狗肉,并说我们不必去大饭店,她知道一家专买狗肉的小店,很是不错。我们随她走进一条小巷,找到了那家小店。小店由巷内几间小门面组成,我想这些房子原来可能都是住家户,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使之变成了店。我们被带入一间仅放有两张桌子的房间里,服务员随即拿来菜谱,打开一看,嗬,还真是五花八门,狗全身处处入菜,舌、心、肝、肠、肚、尾等都能成为美味佳肴,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也算是长了见识!当然,还是请小孟这位行家拿主意,她点了几样炒菜和炖汤,并嘱咐不要太辣。 
  菜一端上来,果然色香味俱全,完全没有我暗自担心的腥味,鲜嫩上口,一点儿也不腻人。那鲜红的辣椒,十分诱人,只是不敢往嘴里放,原来朝鲜族人还这么爱吃辣呀!朝鲜冷菜也是很有名的,普通蔬菜,经他们一腌、一拌,就又酸、又甜、又辣、又香,开味得很。 
  小孟是位汉族姑娘,刚从大学毕业一、两年,可能是长期生活在朝鲜族人中间的关系,性格比较豪爽,她竟能一杯一杯地喝白酒!敬酒是一种好客的表示,我不胜饮酒,只喝了一杯就讨饶了,她就不断向导演敬酒。导演的酒量是很好的,所以我真为她担心!还好,她没醉,不过事后她告诉我,那天下午,她整整睡了一下午! 
   
  向我们着意介绍冷面的是州政协费副主席,他是朝鲜族人。 
  原来做朝鲜冷面用的面,与我们平时吃的面大不相同,它的成份中有米粉、豆粉等,看上去有些透明,口感滑溜又有嚼头,配料则十分讲究,汤是鲜美的原汁鸡汤,加有如火腿肉状的狗肉片,调成甜、酸、辣味,加上现代化冰箱的处理,冷得可就更够“水平”了,吃上一口只觉沁人心肺,妙不可言! 
  从此之后,我是总找机会吃冷面,后来在长春、北京,也是一见冷面铺便入,但都不如在延吉吃的地道、有味。  
   
   观 民 族 歌 舞

  我从小就是个“戏迷”加“歌迷”,有机会看演出时,乐得不得了,无机会时,也守着收音机跟着哼哼。五、六十年代时,一到周末就跑剧院,无论是京剧、地方剧、话剧、歌舞,我都爱看,要是有场好演出我没能看上,那心里好不是滋味!近些年则很少出去看演出了,一是那票价吓人,二是港台风我受不了。我对西洋古典的、当代美声的、中国民歌、美国乡村歌曲都能接受,唯独港台风我受不了。我曾试着去听、去“培养”感情,但无效!在延吉观歌舞则使我大饱眼福、耳福,耳目为之一新。他们没跟着“风向”跑,保持了自己民族歌舞的清新,又赋予其新的内容。 
  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延边歌舞团是个曾受过周总理褒奖的团,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那次演出是他们出国访问演出前的预演,多难得的机会啊!节目由一位女高音歌手的独唱开始,她先用汉语唱了一首传统歌曲,这好似为晚会定了一个调子,告诉人们这是一场格调高雅的民族歌舞晚会。整台节目,歌、舞相间,使人目不暇接,给人以清新、热烈、幽默、活泼的感觉。几位男、女声独唱演员,各有自己的风格,他们多用朝鲜语唱,听不懂歌词也同样可以欣赏他们甜美的歌喉,陶醉于那优美的旋律之中。其中一位穿白色朝鲜民族服装的男演员的表演,至今印象颇深,从曲调的诙谐、大幅度的动作和台下的反映来看,内容一定十分风趣。舞蹈有的柔美如湖畔垂柳随风飘拂,有的矫健如凌空雄鹰自由翱翔。舞衣有的艳如桃李,有的洁如冰雪,配上舞美、灯光,只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至今我也弄不明白,那些跳“顶水舞”的姑娘们,何以能在翩翩起舞中,保持那水罐在头顶上“安如泰山”的呢?  
   
   悠 悠 图 们 江 

  延边行岂可不看看那“自悠悠”的图们江呢?州政协的同志陪我们驱车去图们市! 
  沿途乡村风景秀美,满目青翠,令人心旷神怡!导演出于职业上的习惯,不时指点着远处的某个村庄,对我说将来拍戏可用。 
  图们市的市容也很不错,楼房林立,街道宽坦。我们的小车穿过街区,直抵江边,那儿有一个小码头。此处也许是江面最窄的地方?当时江水不旺,江面宽不过百米。我们由那儿乘小快艇游江,由于此时水位很低,只有一段水域能行船。我们谢绝了穿救生衣,这点儿水对我和导演都不在话下。艇在可通航的这段江面上作8字形飞驶,有时离彼岸是那么近,几乎伸手可触及它,我不由心想:该没越境吧! 
  离码头不远处,有一座大桥横跨江上,不必说桥中间就是两国的分界线了。我方桥头,有一座高大的国门,威武雄壮。原来那国门还可以登上去,上边为一平台,供游人观景。我们买好了票,就上楼去观景。平台上有许多桌椅,供游人休息和喝饮料,也有高倍望远镜供游人向对岸远眺。我好奇地从镜中观景,只见绿荫中有屈指可数的几栋楼房,远不如这边繁华。 
  “图们江水自悠悠”,原本是外祖父对平静的边界、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的生活的一种响往。在《留别戍边楼》一诗中,他对守边则另有一番描述:“临风几度烽烟急,把酒犹惊羽檄来。”可见他当年为保住这块版图不变颜色所付出的艰辛。抚今追昔,可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啊,我仿佛看见了,那“去思碑”不就在国门的旁边吗? 


                      关闭窗口>>
本站建于2001.6 918爱国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