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信箱:webmaster@china918.net  网友论坛>> 网友留言>>


一首令“天地嚎”的《诉 衷 情》

徐 小 玉

诉 衷 情

当年初结秦晋好,始识英雄貌。
披肝沥胆报国,岂敢辞辛劳?
志未酬,身先亡,天地嚎!
欲随君去,抚孤谁靠?
——景静淑


一九一三年十一月七日,是我的外祖父——辛亥革命先烈,被孙中山先生誉为“盖世之杰”的吴禄贞大将军,殉国两周年的忌日,他的墓在他遇难处石家庄火车站侧落成!那是三座塔式墓,中间一座较高的墓塔上,书有:“燕晋联军大都督绶卿吴公之墓”;两侧为与他同时遇难的他的参谋长张世膺、副官长周维桢之墓。

一九一一年十月武昌起义后,外祖父在北方积极筹划北方起义,他联络了河北、山西的三支队伍,组成燕晋联军,他被推为联军大都督和起义军总司令。他们筹划趁清廷倾北方兵力南下镇压武昌起义之机,在北方发动北方起义:兵分三路直捣北京,一举推翻清王朝!但就在起义的前夕——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七日的凌晨,他被刺于石家庄火车站侧他的临时司令部内,北方起义也因而流产!

我的外祖母景静淑,带着为他而写的《诉衷情》前去祭奠他!此诗可称:字字、句句如诉如泣,情真真、意切切!从中我看到了外祖母那满面泪痕的脸、那饱含凄怆的眼,和她那颗滴血的心!我更看到了外祖父那一代伟人的高大身影!

      “当年初结秦晋好,始识英雄貌。”

  外祖母景静淑的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自幼聪慧、好学的她,跟随父亲习读诗、书,到十来岁时,已是个貌美、贤淑的小姑娘了。她的父亲有位好友,是邻乡的教书先生,名叫吴利彤。吴先生有位高徒,那就是他的侄子——勤奋好学、秉性聪明过人,且人小志大的吴禄贞。吴利彤十分喜爱禄贞,也喜爱静淑,在他的撮合下,两家订下了娃娃亲。

  吴禄贞七、八岁时,就写出过抒发自己爱国、报国之志的对联:“一拳打倒亚细亚,两脚踢翻欧罗巴!”十九世纪末,正是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年代,他志在打倒企图瓜分中国的欧、亚帝国主义者!十岁时,他父亲这位多年在外教学的饱学秀才吴利彬,回到武昌开馆授课,他于是从云梦老家去到武昌,在父亲的“梦泽书屋”跟父亲读书。几年后,他已诗、文过人,而他却无心走科举之路,他对父亲说:“当今世界列强,无不在科学上远远超过我国,要使国家富强,靠四书五经、八股文章不行,请您教我格制学好吗?”格致学是当时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父亲满足了他的要求,给他单独讲授这方面的课,不过要他也满足一下母亲的愿望:考上秀才。他也答应了,十五岁时,一试即中。

  一八九六年一月,尚未满十六岁的禄贞,就去投考湖北新军(招收十六——二十五周岁的)。考试时他所写的《投笔从戎争先赴》一文,不仅谈到要效仿先贤“投笔从戎”,而且提出“好男要当兵”的新观点——一反民间长期流传的“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之说。有革新思想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正在练新军、办洋务的兴头上,读罢此文十分赏识,下令油印此文在军中广为散发,以鼓士气!吴禄贞被破格录取入兵工营当兵,半年后因操、课两优,又被指名破格选入武备学堂学习(按规定需十八岁以上)。当时学堂请了不少日本教官、德国教官授课,他学习十分认真,可又绝不崇洋媚外!一次,上几何课时,一个平时十分趾高气扬的日本教官在黑板上证一道几何课,半天也证不对;曾在家里就跟父亲学过几何的禄贞,实在忍不住了,离座径直向讲台走去,在教官证的题旁打了一个“叉”,说了句:“您算得不对!要这样算——”说着就自顾自地演算了起来!教官被弄得目瞪口呆,但禄贞算得对,他也无法发火,只得在下课铃声中仓皇逃离!此事在校内引起了轰动,也大长了中国同学的志气!

  一八九八年十月,他又被选为第一批赴日留学生,赴东京学习军事。次年秋,孙中山先生到了日本。吴禄贞此时已是第一个留学生组织“励志会”的负责人,他带了数名志同道合的好友,由东京去横滨拜谒孙先生。见面后,他深为孙先生讲述的革命主张所折服,当即决定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兴中会!自小就有爱国、报国之志的他,从此便以民主革命为己任,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列!禄贞也颇为孙中山先生所赏识,认为他“头脑清新,志气不凡!”认识孙中山先生,是吴禄贞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使他从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民主主义革命者!

  一九00年夏,年仅二十岁的他就被孙先生派回国负责长江流域的起义工作,当年八月爆发的大通起义(安徽铜陵),就是他领导的!孙中山先生后来在为他写的祭文中称二人相识相交的这段经历为:“昔在东海,谈笑相逢,倡议江淮,建牙大通。”当年,北方正爆发义和团运动,孙先生于是在镰仓召开会议,研究趁此时机在南方发动起义之事。原先孙先生所选地是珠江流域,禄贞则提出:夏口(武汉)贯通南北乃“兵冲要地”,在那里起义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会议最后决定:在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同时进行起义!吴禄贞回国后,全力以赴地组织好大通起义,他带领的义军曾一度攻下大通!这使清廷大为震惊,立即调动水、陆大军围攻他们。义军与敌军血战了七天七夜后,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灭!死里逃生的禄贞,只身又潜回日本,继续学习。此次起义,被视为十一年后的“武昌起义”的先声!

  一九0二年四月,他学成归来,张之洞为大通旧事,立即将他扣押。三天后提审他时,反而被他以日本明治维新为例,所讲述的一番革新与富国强兵的关系的道理所说服。当时北方的袁世凯正大练北洋军,张之洞也不甘落后,欲与袁一争高低,他此时正求才若渴,像吴禄贞这样的人才,正是他所急需的!他大夸禄贞为“奇才”,立即委以重任,于是禄贞这个阶下囚一跃而为座上宾,几天之内还连连升级,此事一时哄动了武汉三镇!此后不久,禄贞与静淑完婚了。他们“初结秦晋好”,静淑“始识英雄貌”!

“披肝沥胆报国,岂敢辞辛劳?”

  吴禄贞的的确确是披肝沥胆报国!为报国他从不辞辛劳,用他自己的诗中的一句话来说是:“九州处处蹄痕”!他未满十六岁投军为报国,二十岁领导大通起义为报国。二十二岁回到武汉后,创办了当时国内第一个革命团体——“武昌花园山聚会”,他以此为基地,在湖北传播革命火种!他把工作重点放在“运动”新军上,他利用职权之便,把有先进思想的“秀才”介绍入新军,一时江汉“秀才当兵”蔚然成风!他的革命播种工作是成功的,他设想的这一文、一武的结合,为后来的武昌起义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被誉为“湖北革命第一人”!

  当黄兴一九0三年六月从日本归国时,首先来到武昌,他对禄贞领导的“武昌花园山聚会”,十分感兴趣,表示回湖南后也要建立组织。当年十一月,他邀禄贞去商量成立组织的事,禄贞向他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及兴中会的纲领。一九0四年二月十五日,华兴会在过大年的鞭炮声中正式成立了!禄贞再次赴湘,参加成立大会,会后他与黄兴还通宵达旦地一起研究、制定起义计划。此时,禄贞已接到北京刚成立不久的“练兵处”发来的征调令,正在考虑是否要北上,黄兴力主他北上,认为是打入清廷内部的极好机会!于是,二人“三击掌”,定下“南北呼应,共成大事”之约!

  一九0四年五月,他抱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离家北上!他为报国别老母、娇妻,还有刚满月的爱女;别情同手足的“花园山聚会”中的骨干!轮船起锚了,他立于船头吟道:“男儿立志出乡关,事业无成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这就是一个革命者的心声!后来他的埋骨之地的确不是湖北而是河北!

  在练兵处的两年,他很苦恼,因为北京是“天子脚下”,处处戒备森严,难以像在武昌那样开展工作。他于是找机会外出,好进一步了解北方的情况,为以后开展革命活动甚至为将来治国,打下基础。他先后去了蒙古和西北考察,在蒙古,他了解到:日本的工兵已潜入大草原暗地里进行测绘,其野心昭然若揭!俄国则借大笔的贷款供蒙古王公贵族挥霍,以此来笼络人心,好控制他们,其侵略、扩张的野心,也是一目了然的!归来后,他写了《经营蒙古条议》,这是一份近四万字的关于当时如何治理蒙古的意见书。又写了《东四盟蒙古纪实》,论述蒙古的现状及问题。当练兵处需要人视察西北边务时,这种苦差事无人爱去,他又主动提出愿往西北视察,并邀好友周维桢同行。当时的形势是:沙俄正侵扰我新疆伊犁,又与英勾结妄图瓜分我西藏!此行十分艰苦,自郑州往西行,都得骑马或步行。他此行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过西安时,他对布政使樊增祥,大讲必需改革弊政,一再强调编练新军的重要性(当地仍为落后的“绿营军”),引起对方不满,暗中向甘肃总督升允诬告他“冒充钦差”、招摇撞骗。见“土皇帝” 升允时,身着便服前往(被视为不恭),又大谈需改革时政!这一下触怒了升允,他们被扣押,升允还欲置他们于死地。后因北京干预,才免于一死,而以“沿途滋扰”的罪名,被押解回京,回京后又被革职!

  这使他更进一步看清了腐朽统治者的尊容!不过,他沿途倒是写下不少诗篇:一方面讴歌大好河山,一方面痛骂腐朽的清廷并抒发自己的革命壮志。在他的《过硖石山狂吟》中,就有:“东方大陆起蛟龙,再看亚雨压欧风!”这样的诗句,寄托着他“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后来,这些诗被集为《西征草》,这其中有一篇是给妻子的家书——《秦关道望黄河寄怀》:“ 秦关日暮旅愁多,无限相思感逝波!托付秋风烦寄语,卷帘曾否望黄河?”

  我听母亲说过,外祖父、外祖母闲暇时,常互相唱和,遗感的是外祖父去世后,那些诗都被外祖母在他墓前烧掉了,还烧掉了他们的合影!既然她自己得留下来“抚孤”,无法随他而去,那就让这些诗和照片去陪伴他吧!自此,她不再写诗了!这首《诉衷情》也就成了她的绝笔!

  一九0七年——一九一0年,为报国吴禄贞又有新的壮举!一九0七年七月,他随新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赴沈阳,任军事参赞。此时,日本挑起了所谓“间岛问题”的交涉!已吞并了朝鲜的日帝,妄图再将魔爪伸向我东北,他们否认图们江为界河,妄图侵吞我延边一带,作为进一步侵略我东北的跳板!局势十分严重,禄贞对总督说:“筹边之道,贵在知边!”于是徐世昌派他前往调查。他带员跋山涉水作了72天实地勘察工作,后来绘制成《延吉边务专图》,又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编辑边务报告书。在查边途中,遇日军入犯,他与日酋斋藤进行了首次交涉,又加强了防御,才使局势暂时稳定,赢得了解决问题的时间。不久,延吉边务督办公署成立,禄贞在那里任边务帮办和督办达三年之久,他为保卫和建设延边做了大量工作。他的《调查延吉边务报告书》、《延吉边务专图》、驳日本荒谬的外交“节略”的“节略”等著作、文件,都是对日谈判的依据,最终迫使日方不得不承认延吉一带是中国的领土。他捍卫国土之功,将永垂史册!!这也是清末唯一的一次不是以割地、赔款而告终的对外交涉。他的业绩在延边百姓中有口皆碑,离任时赠他“万民伞”、“万民衣”,后又为他树“去思碑”。直至今日,延边人们仍在怀念他:2003年8月,“爱国将领吴禄贞大将军业绩研讨会”在延吉举办;十月,我写的传记性的23集电视连续剧剧本《盖世之杰——吴禄贞大将军》,被选入“新长白山文丛”,在吉林重版(首版在香港出版);目前,当地正在筹办吴禄贞纪念馆,地点就选在他当年戍边时所建的“戍边楼”!我为他定制了半身塑像,日内即将完成,当地为迎接这尊像,将举行隆重的揭幕仪式!哦,当他重登戍边楼时,他又可以在那儿为他当年写的《戍边楼登临有感》一诗:“筹边我亦起高楼,极目星关次地收!……”再续新篇了!

  一九一一年秋,身任新军第六镇统制、驻军保定的吴禄贞,得知清廷将于一九一一年十月上旬举行秋操(大演习)时,就积极筹划秋操起义。但秋操因武昌起义而中断,他又借奉命赴滦州抚慰之机,与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辽宁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商定北方起义之事,他们欲趁清廷调重兵南下镇压武昌起义,北方兵力空虚之机,南北夹击,攻占北京!此时,山西爆发了起义,清廷趁他人在外地,调他的第六镇前去镇压。他急忙赶回石家庄,一方面阻止队伍前进,另方面,亲赴娘子关与山西义军商谈组成燕晋联军之事,他被推为联军大都督和起义总司令。他们制定了兵分三路直捣北京、一举推翻清王朝的起义计划!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来说,此举是“将犁虏廷 建不世勋”之举!

  当时,清廷已于十月十四日,起用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去镇压武昌起义;北方形势不稳后,又于十一月一日任袁为总理大臣,要他北上主事,袁成了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吴禄贞扣留了开往南方的军火车,使袁陷入困境,急得吐血!又一方面命人把守黄河大桥,另一面自己坐镇石家庄,以断袁北上之路。北方形势是“有吴无袁”,吴禄贞成了袁世凯窃国的最大障碍!袁世凯对他动了杀机!

  志未酬,身先亡,天地嚎!

  就在北方起义的前夕,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七日凌晨,年仅三十一岁的起义军总司令吴禄贞,被刺于石家庄火车站侧他的临时司令部内,身、首两分——首级被刺客取去向元凶窃国大盗袁世凯请功邀赏去了!!可叹吴禄贞“志未酬,身先亡”啊!

  吴禄贞的被害,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极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失!它使燕晋联军会师北京推翻清廷的起义计划流产,北方革命大好形势顿时黯然失色,辛亥革命未能竟其全功!五日后袁世凯入京就任内阁总理,组成责任内阁,掌握了清廷的全部统治权力。十天后他下令占领汉阳,又炮击武昌,以武力迫使革命党人接受他停战议和的建议。继而窃取了革命果食,登上大总统宝座。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一个长达十余年的、由祸国殃民的袁世凯及其后的北洋军阀统治国家的黑暗时期。

  吴禄贞的牺牲的确是令“天地嚎”!十一月九日,武汉前线得知噩耗,革军将士大震,拨剑斫地,在阵地上树起“为吴禄贞报仇雪恨!”的旗帜,纷纷请求出师北伐!

  延边百姓闻噩耗后,立即自发地在延吉北山学堂为他开追悼会,以感他“为边务督办遗爱在民”之恩!人们披麻戴孝、痛哭流涕、络绎不绝地涌向灵堂!人们举着“白山峨峨,黑水洋洋,我公之德,山高水长;白山郁郁,黑水汩汩,我公之悲,山摧海泣!”的挽联;人们举着“一疏救民身不保,三年出塞爱长留!”的挽联;人们举着:“延(吉)珲(春)赖公以存,凶闻相传,半壁河山齐下泪;英烈为国而死,招魂痛哭,百灵风雨尽增愁!”——这不是“天地嚎”又是什么?

  一九一二年三月的一天,通往太原的大道上,一辆载着吴禄贞灵柩的灵车,缓缓而行,紧随其后的一辆车上,坐着身着孝服的吴夫人和长女忠华(七岁)、子忠黄(四岁)。随其后,素车白马络绎不绝,从车上插的三角旗上,可看出是来自各个不同省份的吊唁者。灵柩送入“烈士祠”后,追悼会在一个空旷的场地上举行,与会军民达上万人之众!

  主祭台上的会标为“燕晋联军大将军吴公绶卿追悼会”,两侧为黄兴的大幅挽联:“李北平之将略,韩侍中之边功,大厦正资材,公缓须臾,万里早空胡马迹;罗斯伯其激昂,来君叔其惨烈,二难同赴义,我悲后死,九原莫负故人心!”两侧还有两个陪祭台,挽联分别为:“出师未捷身先亡,常使英雄泪满襟!”;“伯仲之间见华拿,指挥若定失彭韩!”。

一九一二年三月十二日——吴禄贞的诞辰之日,在上海张园举办了十分隆重的吴禄贞追悼会!此次纪念活动,是由黄兴领衔发起的,在二月二十七日的《时报》上,登了一则《发起召开吴禄贞追悼会启事》:

  “故燕晋大都督吴公绶卿,讳禄贞,于阴历去岁九月十七日子时被刺于石家庄正太车站,副官周干臣维桢、参谋张华飞世膺死之。诸君为国捐躯,情形至为惨酷。遗骸暴露,薄海同悲。顷吴公遗族捧公遗像自津来沪,凡我同人,尤深哀感。兹拟于三月十四日即旧历正月二十六日,在张园开会追悼,所有中外伟人,热心志士,愿表同情者,即希届时同临。如有挽词、香花,请于开会日前赐交上海棋盘街经武公司代收,依次登报鸣谢。至吴公行状,另由各报披露。发起人:黄兴、汤化龙、蓝天蔚、刘诚、王孝缜、李书诚、黄恺元、雷启隆、李宝楚、程明超、胡瑞霖、李人杰、刘一清、蒋作宾、孔庚、耿觐文、万声扬……”

  身任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虽日理万机,闻讯后,仍抽出时间为吴禄贞写祭文,并发布第一号抚恤令:吴禄贞按大将军例抚恤!

当天中午,千余来宾,涌向张园。会场门外,立有白底黑字的“吴大将军追悼会场”。

正门以松柏扎成牌坊,缀以五色花朵,上架国旗及陆军旗各一。稍进,又有松柏牌坊一座,用白花缀成“捐躯殉国”四个篆字。门内空地,竖有五色国旗一面,并有军乐队演奏军乐。

西北一带,遍设芦棚,悬挂挽联。场内设有演说台,台上以松柏、鲜花扎成灵座,中间悬吴禄贞将军的遗像,左右悬与他同时遇难的他的秘书长周维桢、参谋长张世膺二公遗像。

  下午一时,追悼会正式开始。由汤化龙宣布吴大将军追悼会开始!再由,由程明超宣读吴公及周、张二公事略。奏军乐,全体向先烈遗像三鞠躬!

  由耿觐文、陈宽沅二君代表孙大总统读祭文:

          “荆山楚水 磅礴精英 代有伟人 振我汉声          
           觥觥吴公 盖世之杰 雄图不展 捐躯殉国          
           昔在东海 谈笑相逢 倡议江淮 建牙大通          
           契阔十年 关山万里 提兵燕蓟 壮心未已          
           滦州大计 石庄联军 将犁虏廷 建不世勋          
           猰貐磨牙 蜂虿肆毒 人之云亡 百身莫赎……”

  孙中山先生对他的“志未酬、身先亡”是无限惋惜的,称其为“人之云亡 百身莫赎”!吴禄贞之死,的确给革命造成了极大的、难以挽回的损失!!他的死与革命大局关系太大了,正如后来张元济先生在《吴禄贞遗诗》的序中所说的:“绶卿不死,京津大局,必早底定……绶卿死而因之死者且千万人。”确实如此,北方起义因吴禄贞之死而流产,这就给了袁世凯以窃国的机会!他终于用反革命的卑鄙伎俩,登上了大总统的宝位,而后是复辟称帝,为讨袁、为北伐,又有多少人为之丧生!

         欲随君去,抚孤谁靠?

  从母亲那儿得知,外祖母的确有一段“欲随君去”:为夫殉情的感人至深的经历!

  当外祖父准备发动北方起义时,考虑到家人的安全,他托人将全家从北京移到了天津的租界里暂住。从《时报》上的那则“启事”中的“……顷吴公遗族捧公遗像自津来沪”,“顷”既然表示“很短的时间”,由此可推算出外祖母到上海的时间当为二月底或三月初。她此行为捧外公遗像到上海开追悼会,也为带全家老小,由上海返乡。所以,事先已约好小叔子在上海接他们,然后全家返回老家湖北云梦去!

  当轮船驶入吴淞口时,她觉得自己该为丈夫做的事,都做了,既然有小叔子来接,她可以“交班”了!这不正是她可以为夫殉情的时候了吗?!她走到船舷,立即纵身投入了大海!!“吴夫人投海了!快救人啦!”船上一片惊呼!!船长立刻下令停船,派人下海营救!她终于被救上来了!!!对此事,人们视为奇迹,善良的人们相传着:吴夫人之所以能救活,是因为她投海后,有观世音菩萨保佑她——她入水后一直浮在水面上没沉下去,是菩萨施法托住了她呢!!有人甚至说,当时还闻到有一股檀香的香味……

  此后,由于她更多地考虑到“抚孤谁靠?”再未动过“随君去”的念头。因为事实证明,那个不争气的小叔子,除了给她添麻烦外,什么忙也帮不了,“抚孤”她只能靠自己啊!她上有五十多岁的婆母,下有四个孩子:长女吴忠华、子吴忠黄、次女吴忠敏、幼女吴忠瑛——个未见过父亲面的遗腹子!十多年后,在不断操劳中、在丧夫的忧郁中,身心憔悴的她才四十多岁就早逝了,她肩上的担子就移到了尚在上大学的长女吴忠华(我的母亲)的肩头上!



                      关闭窗口>>
本站建于2001.6 918爱国网编辑部 版权所有